Page 56 - Vol.03
P. 56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New Visions 新象新知        LOHAS Column 樂活園地
      054                                                                                                                                                                                                                               055







            長則規模越大[圖三],距離震央越                 個特性,分別是振幅與頻率,而                  倍更長,加速度放大倍率才會小                                          廠區進行剪力波速測量,累積足                   所以也沒有文獻記載,相信可以                  區在不同地震下的反應譜中可以
            遠加速度越小[圖四],這種衰減                  地質條件的不同就會造成振幅的                  於1,基礎隔振就是利用比較軟                                          夠資訊後,可以作為各廠區屬於                   持續蒐集資料並做進一步比對分                  看出有相當大的變異性,但是若
            的趨勢又可能受到地質條件的影                   放大,也會造成頻率的改變,一                  的鉛心橡膠在基礎下方與地表隔                                          TSMC應用的地盤動力特性,這                  析。                              是比較這三張圖還是可以看出某
            響而出現不同的衰減率,所以目                   般來說,比較會擔心的都是屬於                  開,透過比較軟又具有阻尼的橡                                          比過去只依靠耐震設計規範計算                                                   些趨勢,例如:中科地質比較趨
            前人類對地震的掌控有相當大的                   比較軟弱的地質條件,以圖六為                  膠減低傳到建築物的地震力,但                                          出來的地盤動力特性會更貼近事                                                   近於短周期的波動特性[圖八],南
            不確定性,許多可以量化的參數                   例,比較軟的地質會激發出較長                  是這種做法會產生比較大的位移                                          實。                                  地震的波動特性                      科周期最長[圖九]。如果各位特別
            基準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統計技術                   的周期波動,長的周期波有甚麼                  量,對於進出管線複雜又強調微                                                                                                           留意的話,也許可以發現在中科
            上,只從單一個別事件通常很難                   不好?主要在於比較容易發生共                  振的半導體廠房,會是另一種風                                                                           由    於地震是大自然的波動,透               頻譜圖中921這種規模很大的地
            看出趨勢,必須累積大量資料後                   振,一般建築物周期通常比較                   險。過去在14P3規劃階段曾經                                            地震儀的應用                             過很複雜的天然地層傳遞到               震[圖八],也會激發出長周期波
            才能有比較明確的包絡線,作為                   長,經驗值可以採用樓層數乘                   評估過隔振的想法,當時光只考                                                                           人造的建築物裡面,有很多的效                  動,但是對於規模比較小的地震
            後續的參考,這也是從14P3起新                 上0.1作為建築物的自然周期秒                 慮增加隔震墊與RC基礎的費用,                                         目    前每個新建的廠房,都有
            廠都會加裝自動量取功能的地震                   數,例如10樓層建築物周期為                  概估的花費就達台幣五億元以                                                安裝地震儀,記錄地震下
                                                                                                                                                                      圖七、竹科地震頻譜圖
            加速度計的原因,唯有蒐集足夠                   10×0.1=1.0秒,如果地層有比較             上,這還不包含微振補強與進出                                          的樓層反應,此外,除了廠房裡
                                                                                                                                                                                        Response Spectrum, TCU015 茄苳國小,E-W
            資料後才能發現新的現象,也才                   厚的黏土層表示地質比較軟,會                  管線隔震接頭的費用,若是未來                                          面的地震儀,還特別在戶外土壤
                                                                                                                                                                         5.0
            有可能改善結構行為。                       反應出比較長的周期波,如果剛                  製程精密度越來越高,設備費用                                          裡面裝設地震儀,作為比較的參                                                          19990921
                                             好地層也有1.0秒的周期振動,就                也相形更貴的情形下,隔震可能                                          考,這樣在每次地震後除了依靠                                                          19991022
            圖四、1226地震地表加速度衰減[1]              會產生共振現象,會大幅度的放                  還是可以列入下世代廠房可以考                                          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儀資料外,還                      4.0                                 20010614
                                             大地震反應,可能會放大出高達                  量的技術。目前基礎隔震已應用                                          可藉由安裝在廠區的地震儀了解                                                          20020331
                                             2~3倍的加速度,如果地表測得                 於少量的國內一般住宅建築以及                                          廠址的地震波動特性,在每次地                      3.0                                 20030609
                                             的加速度是100gal則放大後的屋               公眾建築如慈濟醫院及台大土木                                          震後都可以比較不同廠區與廠房                                                          20091105
                                             頂加速度可能達到300gal,由下               系新館,在廠房方面則只有位於                                          的加速度效應。由於FAB的結構                   Spectral Acceleration
                                             面的地震反應譜圖中可以看出,                  F12P1對面之DNP台灣大日印光                                       系統相當類似,加上不同廠房排                      2.0
                                             比較軟的地質(Soft  to  medium         罩,據廠方表示其建造經費為傳                                          列也很規則,目前世界上很少有
                                             clay  and  sand)會有很寬的震譜共        統構造的兩倍;由於其為光罩單                                          像這樣排列整齊且都加上監測系
                                                                                                                                                                         1.0
                                             振區段,其放大倍率達到兩倍以                  一製程,機台及廠務設施相對單                                          統的案例,在過去高雄甲仙地震
                                             上,建築物周期若是小於1秒,基                 純,在實際應用基礎隔震的困難                                          量測資料解析後就曾經發現,當
                                             本上都在共振區段,如果建築物                  也就相對簡單。                                                 地震震源由南向北部傳遞時候,                      0.0
                                             周期比較長,例如周期超過2秒,                    若是 比較北 中南三 個園區 的                                     每棟建築物都像是濾波器一樣由                         0            0.5           1            1.5           2
                                             則加速度放大倍率可以小於1,依                 地質條件,以南科最軟、中科最                                          F14P1→F14P2→F14P3,越往             應都會影響到傳遞的行為,例如: Period, second
                                                                                                                                                                                                      共振頻寬就很小,且限制在0.25
                                             照結構動力理論建築物周期必須                  硬、竹科界於中間,由於地質軟                                          北放大倍率就越高,共振情況也                   地下水、基樁、地下室分佈、三                  秒的短周期的區段,對於周期在
                                             達到共振周期的√2倍,加速度放                 硬程度可以藉由測量地層剪力波                                          越明顯,我們曾經詢問國家地震                   度空間土層分布、其他建築物的                  0.4~0.6秒的FAB結構比較不會構
                                             大倍率才等於1.0,周期要比√2                速方式來研判,未來可以在各                                           中心的專家是否有研究過像這樣                   擾動、震央的位置、基地位於斷                  成威脅,但若是廠房有太多的剪
                                                                                                                                     的效應,由於過去並沒有人裝設                   層上盤還是下盤、斷層的活動類                  力牆,使得建築物變得比較硬,
            圖五、地震測量設備                                                                                                                過這樣高密度的精密觀測系統,                   型…等,這點可以由下圖中各廠                  周期變短,就會接近共振區段,
                                             圖六、不同地質軟硬度的地震反應譜[3]
                                                  4.0
                                                      Total number of records analysed: 104                       Spectro for 5% domping  圖八、中科地震頻譜圖                                 圖九、南科地震頻譜圖

                                                                                                                                               œŦŴűŰůŴŦġŔűŦŤŵųŶŮĭġŕńŖıĵĹġ東海大學,ņĮŘ         5.0  œŦŴűŰůŴŦġŔűŦŤŵųŶŮĭġńʼnŚıĺĺġ新化國小,ņĮŘ
                                                                          Soft to medium cloy and sand-15 records
                                                  3.0
                                                                                                                                          5.0
                                              Spectral Acceleration Moximum Ground Accelerotion  2.0  Stiff soilconditions(<150ft)-31records  4.0                  19990921               4.0                      19990921
                                                                            Deep cohesionless soils(>250ft)-records
                                                                                                                                                                   19991022
                                                                                                                                                                                                                   19991022
                                                                                                                                                                                                                   20061226
                                                                                                                                                                   20061226
                                                                                                                                                                   20091105
                                                                                                                                                                                                                   20091219
                                                                                                                                                                                          3.0
                                                                                                                                          3.0
                                                                                                                                                                   20091219
                                                                                                                                                                                                                   20100304
                                                                                 Rock-28records
                地質條件                              1.0                                                                                   ŔűŦŤŵųŢŭġłŤŤŦŭŦųŢŵŪŰů  2.0                      ŔűŦŤŵųŢŭġłŤŤŦŭŦųŢŵŪŰů  2.0
                                                                                                                                                                                          1.0
                                                                                                                                          1.0
            不    同地質條件就會產生不同                      0.0                                                                                     0.0  0     0.5      1       1.5       2         0.0  0     0.5      1       1.5      2
                 的震波內涵,談到波的特
                                                   0        0.5      1        1.5      2       2.5       3                                               őŦųŪŰťĭġŴŦŤŰůť                                  őŦųŪŰťĭġŴŦŤŰůť
            性時候,必定包含了最基本的兩                                                Period-seconds
            NEW FAB TECHNOLOGY JOURNAL                                                                                                                                                                               http://nfjournal/  July 2011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