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Vol.01
P. 70

蚓像市場上的魚一般非常有活力的跳躍
                                                                                                                                      個工作是處理積水過後的路面,學生們
                                                                                                                                      拿起鋤頭刮起地面上的濕泥,導引一條
                                                                                                                                                                             著。然而這樣的土壤正是「不用肥料,
                                                                                                                                      流速緩慢的水路,之後填上碎石。這樣
                                                                                                                                                                             不用農藥」自然農法追求的土壤環境,
                                                                                                                                                                             黑色、土鬆、富含有機質、裡頭有很多
                                                                                                                                      的工程希望就地取材並且期待工程做完
                                                                                                                                                                             微生物,森林裡頭沒有化肥(用了之後
                                                                                                                                      後跟周遭的環境融合,讓人看不出有過
                                                                                                                                      施工的樣貌。另外一部分同學在步道兩
                                                                                                                                                                             微生物會死亡)、沒有有機肥,植物卻長
                                                                                                                                      旁的草叢中撿拾碎石,或者是找到大石
                                                                                                                                                                             得超好,主要靠這種有生命力的土壤。
                                                                                                                                      頭後用鐵鎚將大石頭敲碎。也許大家會
                                                                                                                                                                               隔天第一個工項是扛木頭,男生兩人
                                                                                                                                      覺得敲碎石頭不是很花功夫嗎?那是要
                                                                                                                                                                             一根,女生四人一根,有著香香味道的
                                                                                                                                      看你敲哪樣的石頭,如果是鵝卵石那當
                                                                                                                                                                             柳杉扛在身上,有些沉沉的感覺,但走
                                                                                                                                                                             了 1 公里後就開始不斷地變換肩膀著力
                                                                                                                                      然很硬不容易敲,但是這個區域大多屬
                                                                                                                                      於頁岩,只要你敲對方位,輕輕一敲,
                                                                                                                                                                             的位置,隨著距離的加長,休息的頻率
                                                                                                                                      再大的石頭也很容易裂掉。然而如果你
                                                                                                                                                                             也在增加,到達時已經快不行了,不過
                                                                                                                                                                             我老婆那一組,四個看似虛弱的女子在
                                                                                                                                      遇到的是火成岩,那就不是這樣的了,
                                                                                                                                                                             團隊合作下,每次兩人一組扛木頭,另
                                                                                                                                      當鐵鎚敲打火成岩的石頭時,只是拳頭
                                                                                                                                                                             外兩人休息,因為怕對方承受不住,所
                                                                                                                                      大的石頭,任憑打出火花,那頑石依然
                                                                                                                                                                             以時常問:還可以嗎?要不要換人?的
                                                                                                                                      不點頭,學生們玩的很高興,平常在學
                                                                                                                                                                             過程中,居然第三個到達兩公里遠的目
                                                                                                                                      校學的東西在這裡體驗更加豐富,這些
                                                                                                                                                                             的地,我們在後面趕都趕不上。最後原
                                                                                                                                      石頭不再只是書本上的一句話,而就這
                                                                                                                                                                             本認為會被罵死的扛木頭工項,在分享
                                                                                                                                      麼奇妙的跟我們產生連結。找碎石時因
                                                                                                                                                                             時,我問大家最好玩的工項是什麼?很
                                                                                                                                      為要挖路旁的石頭,碎石裡混合著黑色
                                                                                                                                      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土壤,同學們分享時
                                                                                                                                                                             多人都說:扛木頭,為什麼呢?我繼續
                                                                                                                                      帶著興奮的眼神說:那些蚯蚓很有活力
                                                                                                                                                                             追問,為什麼最辛苦最想抱怨的工項卻
                               從銘謙老師自美國阿帕拉契山脈帶回步
                                                                     喀羅古道下車,下車後每個人戴著安全帽手
                             作假期的風潮。2010 年九月清華大學厚
                                                                     拿著從沒碰過的工具,圓鍬、十字鎬、鋸子、
    NEW FAB  Lo Hos column   道志工的經驗後,在台灣逐漸興起步道工                      德書院的同學搭上一台 20 人座的中巴在霞                                            砍刀、…等等,往古道裡頭走去,第一                      的活著,很少看到這些顏色比較深的蚯
    TECHNOLOGY
    J OURNAL  樂活園地
                                                                                                5                                                                                                                                         6
               Trail
                溫柔的社會運動           Volunteer
                             教育與社會改革運動的結合                                                                                                                                        台灣有一群人的教育思維是將教育跟社
                                                                                                                                                                               會改革運動結合,這個思維進到了清華大
                                                                                                                                                                               學的厚德書院。像是步道志工的運動其實
                                                                                                                                                                               是個社會運動,它在告訴大家:我們不只
                             是最好玩的,這兩個元素為何會同時存在,                      護都有該協會定期找義工來維護,這樣的
                                                                                                                                                                               可以為我們的環境發聲,還要起身來做,
                             大二的雅欣回答:不是常常是這樣嗎?                        思維引起了林務局的興趣。過去政府施做
                                                                                                                                                                               可以由下而上的形成一股風氣,只有讓越
                               各位不知是否有跟我一樣的經驗?走水                      步道,考慮的是一個永遠不壞的工程,日
                                                                                                                                                                               多的人瞭解森林、瞭解一群人動手的樂趣,
                             泥的步道,尤其在下坡時非常傷膝蓋,走                       後希望不必再維修,於是道路全面水泥柏
                                                                                                                                                                               並且逐漸形成一股力量,那我們的社會就
                             完後膝蓋就很不舒服,例如像是飛鳳山就                       油化變成常態,一旦大雨來,這些路面並
                                                                                                                                                                               會不一樣,我們的森林就會不一樣,我們
                             是這一類步道,或者看到像竹子的水泥扶                       不吸水,水流直接衝擊往下,它所形成的
                                                                                                                                                                               不再只是在電視機前看著扭曲以及不真實
                             手也會讓人覺得很不自然。但那時候只是                       力量更強,於是不是形成大衝擊就是迅速                                                                                       的社會新聞,我們其實可以建構自己的看
                             抱怨並且覺得對這世界我只是一個小螺                        排到溪流,也是因為這樣,豪雨一來溪水                                                                              7
                                                                                                                                                                               法,並且形成力量。這樣的活動不只對成
                             絲,無能為力,但有沒有可能我們自己來                       暴漲的速度更快,所以分散式的排水方式
                                                                                                                                                                               人,將活動引入教育會讓學生得到非常務
                             做步道,不希望是一個大興土木的工程,                       看起來似乎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不過
                                                                                                                                                                               實的學習,學生們的學習不再只是理論,
                             期待的是考慮當地地質、生態環境以及考                       大自然原本就是無常,下大雨時整個森林
                                                                                                                                                                               他們會去身體力行、去思考、去體驗,而
                             慮整個森林系統的工法,材料盡可能是就                       充滿水流,特別是道路,此時變成最佳的
                                                                                                                                                                               且是去進行跟社會有連結的活動,不再只
                             地取材,是個與自然融合、有使用者參與、                      排水路徑,於是不斷地侵蝕變化才是不變
                                                                                                                                                                               是在象牙塔中學習,而最後失去動能。
                             考慮其他生物的步道。而不是像現在的某                       的定律。面對這樣的環境去期待一個長期
                             些工程,在辦公室內電腦前畫一條直線,                     7  穩固的步道是不太可能的。從銘謙帶回的
                             將所有樹木即使是老樹都要移除,或者說                       經驗中反而可以思考的是與自然共存的自
                             所有步道都長得一樣。究竟我們有沒有可                       然步道,靠民間自發性的力量由上而下去
                                                                                                                                                                                5. 在森林裡頭扛木頭。
                             能自己做步道? 2007 年銘謙老師到美國                    維護一條步道,這樣的步道絕對不是一個
                                                                                                                                                                                6. 整修出來的石階梯。
                             阿帕拉契山尋找這樣的可能性,阿帕拉契                       水泥工程,而是民眾可以靠他們自身力量                                                                                        7. 橫向排水溝,這時有觀察力的同學已經在問,這大雨一來不就填滿
                             山有個民間的協會,自己籌資找義工蓋起                       去完成的設計與施工,更期待的是最好能                                                                                        了嗎?所以一方面才需要步道志工,或者大家可以想想如何改善。
                                                                                                                                                                      8
                             了 3000 公里的自然步道,包括日後的維                    夠就地取材用自然的素材施工。                                                                                            8. 結束後的大合照。



             068                                                                                                                                                                                                                     069
        NFPED                                                                                                                                                                                                               JANUARY 2011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