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Vol.16
P. 114

New
             Vision
             新象新知

                                                                                                                                                                                                      循環體系是不可缺少的,枯枝落葉
                                                                                                                                                                                                      作堆肥,昆蟲、水生菌藻類為鴨的
                                                                                                                                                                                                      食物,鴨的大便是菌藻類的養分來
                                                                                                                                                                                                      源;因此合適規模的共生循環系統
                                                                                                                                                                                                      是未來人類住居生活中最重要的關
                                                                                                                                                                                                      鍵。 圖二
                                                                                                                                                                                                      追求建築與環境共生的理念,推動
                                                                                                                                                                                                      的環境共生園區的循環與基地環境
                                                                                                                                                                                                      氣候、生態系統、建築體或其附屬
                                                                                                                                                                                                      設備、人體、微生物等皆有關聯,
                                                                                                                                                                                                      除了循環的機制外,一個結合地球
                                                                                                                                                                                                      環境保護、環境親和、居住環境健
                                                                                                                                                                                                      康的住宅,共生生活才得以支持健
                                                                                                                                                                                                      康城市。園區生態與綠化的維護、
               圖一、學生參訪西雅圖景觀建築事務所,同仁介紹如何操作景觀基地生態指標 (SITES) 計算                                                                                                                                          公共空間維護、文化產業的創發、
                                                                                                                                                                                                      能資源回收管理及室內品質的維護
                                                                                                                                                                                                      等,加強人類與自然及人文社會之
               綠建築標準來規劃興建,並將綠建                     生前往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順道拜會各大景觀建築公司,其                                                                                                                        交流與互動,這些都是在共生園區
               築觀念用以改善既有廠房的環境績                     同仁用實例加以介紹如何進行SITES指標的評估。更多的景觀專                                                                                                                     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先進國家
               效。逐年將廠區建築量體之退縮換                     業者投入,相信它會帶來更好的設計與管理觀念,有興趣的朋                                                                                                                        的城市西雅圖、柏林…等由社區規
                                                                 TM
               取更多的綠地空間,走向更生態化                     友可以進入SITES 網站流覽與學習。 圖一                                                                                                                             劃公園或小型綠地由社區居民共同
               的景觀面貌,使得冰冷的科學園區                     德國柏林於1992年提出生境面積指數(BAF,  Biotope  Area                                                                                                             經營的小農場,一方面種植蔬菜供
               逐漸成為充滿綠意與生態的綠園區                     Factor),是為了保存、創造城市中生物棲地,以生態有效面                                                                                                                     附近居民食用,同時為日常居民間
               。然而,在其景觀維護管理上,面                     積的概念作為政策性計量評估工具,已成為歐盟對環境管理                                                                                                                         茶餘飯後討論之話題與聯絡感情之
               對節能減碳、全球供應鏈與天災預                     的重要政策。BAF所代表的是這個區域中「有效的生態表面」                                                                                                                       場所。這些所謂宜居城市共生園區
               防之需求,則需更積極引介國際上                     (Ecologically-effective Surface)面積和區域總面積的比重。生境                                                                                                     正不斷地修正它的公共基礎建設,
               永續發展之重要理念與SITES           TM 前      面積指數給予不同的基地表面型態不同的生態有效權數,打破                                                                                                                        朝向「景觀都市主義」永續的綠色
               瞻的研發趨勢,作為公司長期建構                     平面思考的綠覆率計算,直接創造有效生態─生物棲息機會。                                                                                                                        基礎建設努力。
               幸福生活園區的理想。                          總體而言,歐美各國近年來重視健全的生態系統提供給予人類
                                                                                                                                                                                                      朝向永續都市景觀發展時,城市中
               永續基地指標(SITES)是2009年由                的益處,試圖在生態保育與土地開發之間取得平衡,並逐步推                                                          資料來源: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2005                    人類居住行為所需克服的挑戰,除
               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ASLA)建立                   動生態價值考量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來進行生態效益評估替                                                                                                                        了永續建築的技術層面研發傳播
               的一套系統性評估工具。SITES依                   代傳統土地建築管理的建築蔽率與容積率的審查。特別重視生                                                          圖二、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與瑞典的 Hammar by Model 城市共生模式                     之外,讓民眾瞭解對於生態永續
               循景觀設計過程逐步引導有利於生                     境面積指數(BAF)與永續基地指標(SITES)奠基於生態系統的保                                                                                                                  發展之知識與態度之真正意涵。公
               態系統的設計策略,倡導減少景觀                     育而衍生之景觀規劃設計與評估工具。                                                                                                                                  民的直接參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
               設計對於環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有
                                                                                                                                        後,甚至是不可逆的狀況,要使其恢復或是複製這些功能時,人們                                 在社區層面的參與決策管理的推廣
               益於生態系統的設計技術,是相當
                                                                                                                                        經常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像土壤表土層有著許多的種子、微生                                  與教育上,義工制度與公益社團的
               全面性的景觀設計評估工具,評估                                                                                                                                                                        角色是非常重要。參見德國弗萊堡
                                                   永續基地指標是大尺度規劃治理的永續發展模式                                                                物,一但水泥化後,要讓土壤再有蚯蚓生存再成為可呼吸的土壤,
               的範圍涵括了設計、養護與監測。
                                                                                                                                        是件很困難的工作。                                                     的沃邦社區(相關的社區故事鄰居
               SITES TM 是一個跨學科的合作,由                                                                                                                                                                   http://ecotippingpoints.org/our-
               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為首,與                   生   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的意義是,由健全的生                                              減量(Reduction)、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ing)、能源回收                  stories/region-europe.html)。
               伯德約翰遜夫人野花中心、得克薩                         態系統(Ecosystem)提供的產品及服務,透過自然生態                                                    (Energy Recovery)以及土地復育(Land Reclamation),是推動5R的
               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美國植物園,                     系統的過程與條件,進而支持人類活動、延續生命。生物圈                                                           「資源循環零廢棄」目標願景來達到生態平衡運作。5R的Re-(循                               景觀領域的營造需要藉由研究/
               研發的土地開發與管理景觀評值系                     (Biosphere)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效率且低成本的,生態系統服務                                                    環就是一種能流的型式)概念於生態中,具有「搖籃到搖籃」設計                                 規劃/設計/施工/使用/評估的循
               統,它通過全國第一個準則和評級                     作為所有生態系統的總和,通常並非單獨作用,常常是多個生                                                          理念於「環境中日常生活系統」的「能源」「景觀」與「活動」製                                 環來檢視以及改善(侯錦雄,
               系統評估來實踐永續發展的景觀。                     態系統的功能與服務相互依存,內涵相當繁複。「產品」與                                                           造及設計產品,使社群(community)在有限的條件下,能自給自                             2013),國內景觀規劃與設計工
               這些準則和評級系統代表了多年的                     「服務」是維持人類系統運作必須的,內涵包含了材料、能                                                           足,對於外在的條件依賴越小,則該社群適應生存的條件越佳。                                  作,欠缺在完工後持續追蹤其各面
               工作由幾十個全國領先的永續發展                     源、資訊在於自然界的流動,提供人類與其他生物許多利益,                                                          一個生境(biotope),就如廠區的景區,包含了自然能資源的供                              向之效益評估。使用後評估重點
               專家、科學家和專業設計人員,並                     依據不同的尺度,有不同的運作以及分類方法。生態系統服務                                                          應、儲存、轉換與再利用,共生循環裡包括了資源與能源的循環                                  在將調查結果回饋應用於案例做
               納入公共投入從數百個個人和幾十                     是在大規模的發生(像能流、洋流),不容易看到整體的現象                                                          利用,若是對於外在的條件依賴過度,則很容易受外在環境的影                                  適當的修正或研擬未來政策的目
               個組織,建立這一重要環節的綠色                     (或實物),因此人們在土地使用決策上經常誤解或是輕易忽                                                          響,使得社群生活無法正常運作(循環的阻塞或斷裂,廢棄物、污                                 標,使其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循環
               設計。筆者在2012年帶著參訪學                    略這些生態系統的利益與服務。當這些生態系統失去功能之                                                           水等)。廠區景觀中,社群生活要能夠自給自足,一個運作良好                                  程序(Process)。使用後評估(Post-




            114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DECEMBER 2014  115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