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Vol.16
P. 25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圖一、永續發展概念圖  圖二、都市生態廊道示意圖  圖四、雨水回收示意圖                                          圖六、西雅圖 High Point 社區




 社會
                                                                 屋頂集水系統

                                                  降雨
 永續
                                        植栽澆灌
 環境  經濟              蓄水窪地
               地表逕流




                      不足由中水系統補注                           溢流排往都市雨水系統
                                             地下蓄水箱
                資料來源:老圃造園
 屋頂綠化  綠牆  植草磚  綠帶  綠地
 萬物和諧共生的
 資料來源:老圃造園
 環境設計         圖五、複層植栽示意圖


 圖三、綠帶緩衝區示意圖
 結合生態觀點的設計方法
 生態設計為整合人類使用目的與自
 然生態的一種設計方法,將生態原
 理應用到規劃、設計、工程等方
 面。孫永斌、陳濤、武利華整理
 Forman、Naveh、Ian  McHarg、
 Risser 等人對於景觀生態學原理之
 總結,提出景觀規劃與設計的參考
 原則,例如整體優化、異質性、多  資料來源:老圃造園
 樣性、景觀個性、遺留地保護、生
 態關係協調、綜合性、生態美學(肖
 篤 寧,1993)。 根 據 上 述 原 則,
              營造多樣性的棲地環境與                     植栽選擇原則應考量開花時序性及
 歸納出下列幾項應用於台積電廠區  面臨河岸之  15公尺綠帶  自然河道生態化  15公尺綠帶  面臨河岸之
 建築基地內  緩衝區  緩衝區  建築基地內  多孔隙生物空間              地區空間營造的主題,並優先採用
 內之設計準則。  入審議範圍  入審議範圍
              生物多樣化的基礎莫過於「多孔隙                 原生種植栽,建築基地綠化應適地
 資料來源:老圃造園
 提高生態廊道的寬闊度、連續性,  環境」。在現代人居環境中,以多             適種,並儘量以種植喬木為原則,
 並維持天然之蜿蜒度    孔隙生態環境營造生物多樣性的環                 其次為灌木,設計上應採複層式及
              境,主要是以人為力量如採用生態                 連續性列植為原則 圖五 ,以提高生
 以生態多樣性的角度而言,都市綠
 地生態必須有大綠面、綠塊、綠帶  溝、涵管、跳島及橋樑等方式。  自然素材與環保再生能源的運用  邊坡、圍牆、綠籬等手法營造利於  態廊道的寬度及連接度。
              小生物棲息、藏身、覓食等空間。
 等多樣化的綠地構成,同時必須連  在舖面設計方面多使用透水性舖
 設立綠帶緩衝區      而推動多孔隙生態邊坡與圍牆的做                 原生物種的復育與保育
 成一系統化的綠網才能容納多樣化  面,讓雨水直接下滲增加基地保水
              法,除可以亂石堆砌擋土邊坡或圍
 生物的棲息,都市大小綠地環境在  開放空間規劃設計時,應多考量開  性與透水性,以減少維護成本,並  相關的保育及復育監測計畫,可與
              牆外,利用空心磚或磚瓦等材料亦
 系統上的串連,即以生態走廊的方  放空間與區域發展的關係,並考量  增設雨水回收系統 圖四,將雨水導  低海拔原生林帶復育區結合,並選
              可形塑生態多樣性空間;營造「濃
 式提供生物遷移與覓食的機會  圖  綠地空間分佈的可及性,將各種層  入戶外排水溝渠,藉由回收淨化後  定特定動植物為復育之指標物種,
              縮自然」之環境則是強調原有綠地                                                    資料來源:High Point Community網站
 二 ,如此才能提昇為更豐富的生態  級的綠地規劃融入區域內,主要道  提供廠區使用,以減少水資源浪費;  且生態保留區屬於保護範圍,生態
              的生態多樣性環境營造,在綠地中
 環境。Merriam(1989)認為 3.3-  路兩旁廣植路樹,為保留區域環境  再生能源則可多使用太陽能集熱系  保留區之林相應完整保留,未來不
              堆砌枯木、空心磚、亂石、竹筒等
 6.4 公尺以上的道路及 Oxley 認為  特色,應將擁有原生植物的區域劃  統提供公共設施照明及暖氣供應系  得做任何開發,應嚴格規定不得以
              小丘營造如蟲類等小生物的棲息空                                                  案例分享
 10-20 公尺以上的道路,都會造成  為生態緩衝區 圖三 ,且為營造出整  統之能源,並多採用綠建築工法施  任何施工行為擾動之。計畫完善的
              間,亦可在樹叢上提供鳥窩等方式
 生物移動的障礙,因此生物棲息地  體綠廊網絡,可以綠帶連結區域內  工,採高耐久性結構工法與構造減  生態保育分區規劃,一方面維護既            一個成功的綠園區需具備三生的條
              營造「濃縮自然」的環境。
 之間的生態廊道越短,越能保有良  的生態棲息地、綠地空間及私人綠  量化、輕量化的理念,亦多充分利  有生態資源,另一方面則可提昇棲            件,以下案例雖為住宅社區,但其
 好的生態連續性,以多種穿越路徑  地,以避免過度開發影響生物活動  用既存舊建築資材,以達到環保再  多元化的植栽種類及   地品質並發揮棲地潛力,以達到復  具有三生的設計概念。位於西雅圖
 保護生物之安全,包括地下道、草 。  空間,確保保留完整的生物棲息地  利用之目的。  複層植栽之配置  育與保育原生動植物的效果。            的 High Point 社區 圖六、圖七是由西


 24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DECEMBER 2014  25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