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Vol.20
P. 87
者扶養負擔與照護需求 圖四。
圖三、臺灣人口結構老化推估圖
建築部門永續發展的
百萬人
25 創新策略思維
11% 14% 20% 65歲以上高齡人口
20 7%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 面對全球環境與氣候變遷的嚴肅課
14歲以下幼年人口
題,許多政府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
15 42%
68% 73% 74% 69% 在產業發展和促進環境永續之間找
10 到一個平衡點,並且尋找新的科技
49%
5 與生活型態,來支撐相關永續政策
25% 16% 12% 11% 9% 的推動。以建築部門而言,「Green
0
1993 2010 2017 2025 2060 年 by ICT」及「ICT for Green」的概
念,已被視為兼顧帶動產業發展及
高齡化 高齡 超高齡
確保環境得以永續經營的策略。因
資料來源: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150年』 此,全球主要國家對於「綠建築」
與「智慧建築」所能發揮的節能減
碳與產業推升效益,均予高度重
圖四、我國未來扶養比推估 視,也催化了「智慧綠建築」的快
速發展。
扶養比(%) 中推計值 「綠建築」在歐洲稱為「永續建
120
築 - Sustainable Building」、 日 本
100 扶老比 98.6 稱為「環境共生建築- Symbiosis
扶幼比 81.4
80 總扶養比 Housing」,美加與我國都稱為「綠
最低點101年34.7% 建 築 - Green Building」, 除 名 稱
60 56.3
差異外,其基本理念大致相同。綠
40 49.4 35.0 建築在設計上必須認清本土氣候型
20 18.8 17.2 態,考量本地環境特質,並珍惜水、
6.9 16.2
0 土、木、石等各項資源的有效利用,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年
才能在環境保護和建築開發兩者之
資料來源: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150年』 間,取得和諧永續的共生關係。統
計目前全球已經有 26 個國家建立
綠建築標章制度。
我國政府從 1991 年左右,即體認
加。 社會發展挑戰
建築開發與使用對生態環境、資源
– 由於天然資源匱乏,能源 97% 我國高齡人口數量及比率急劇增 與能源耗用等議題之重要,積極致
以上皆依賴進口,全球能源及原 加,人口結構越趨惡化,依據國家 力於綠建築、綠建材與永續環境技
物料短缺或價格的劇烈波動都將 發展委員會推估 圖三 ,臺灣 65 歲 術的研究發展,並在 1999 年建立
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 2018 年將達
衝擊經濟與社會發展。 綠建築標章評估制度,為全球第 4
到高齡社會的 14.6%,並在 2026 個具科學量化的綠建築評估系統,
– 由於人口密度高並且集中於都市
年達到 20.6%,成為超高齡社會, 也是第一個適用於熱帶及亞熱帶的
發展,造成都市熱島效應明顯, 老年人口超過 492 萬人,至 2045 評估系統,推動以來深獲各界肯定
夏季酷熱期瞬間用電量亦屢創新 年臺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更將超過 與支持,成效極為顯著。
高。 30%。
除綠建築規劃設計技術外,隨著電
依據經濟部 104 年全國能源會議資 另一方面,過去 60 年來,臺灣婦 腦及資通訊科技發展,尤其網路的
女生育率快速下降,已成為世界育 普及應用,將 ICT 技術應用於節能
料之國內近年來耗電及後續推估,
齡婦女總生育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領域,發展「Green by ICT」之概
即使在各界努力下,耗電仍將持續
因此,相較於世界各國雖多同樣面 念,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緩步上升,所以如何應用更積極有
臨高齡化社會問題,惟臺灣社會老 世界經濟論壇 (WHF) 及各國公認
效的方式節約能源及降低二氧化碳
化的速度幾乎為世界之冠,未來高 極具發展潛力的作法。另外,利用
排放,勢必成為我國永續發展的重 齡化與少子化考驗將更趨嚴峻,勢 網路整合提升建築內部空間各項系
要議題。 必衝擊勞動就業市場及加劇高齡長 統,並藉由外界服務支援滿足使用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DECEMBER 2015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