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Vol.35
P. 88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圖9、平均電流百分比與耗電有顯著線性關係(左)5度C,(右)12度C,歐姆定律 P = I×V                                                                         圖11、中央氣象局認定1950~2017年寒流影響台灣天數統計            [11]


                 80                                                                                                                       50
                     5Cave% (3) = 10.26 + 0.03636*X       100  Y (6) = 16.51 + 0.013*X + 6.946e-7*X 2
                 75  5Cave% (4) = 10 + 0.02668*X               Y (7) = 13.8 + 0.01226*X + 4.154e-7*X 2                                    45
                     5Cave% (5) = 10.15 + 0.02086*X
                                                               Y (8) = 15.21 + 0.009997*X + 4.017e-7*X 2
                                                                                                                                                             1963
                     5Cave% (6) = 9.399 + 0.0174*X             Y (9) = 15.2 + 0.0089*X + 3.212e-7*X 2                                                       (41.00)                                          臺北站DJF季10度以下日數
                 70  5Cave% (7) = 8.358 + 0.01539*X        90  Y (10) = 13.22 + 0.008777*X + 1.795e-7*X 2                                 40
                                                               Y (11) = 13.42 + 0.007938*X + 1.509e-7*X 2
                     5Cave% (8) = 10.07 + 0.01292*X
                                                               Y (12) = 13.93 + 0.007062*X + 1.439e-7*X 2
                                                               Y (13) = 14.93 + 0.006192*X + 1.54e-7*X 2                                  35
                5Cave% 65                                 5Cave%  70  Y (15) = 15.45 + 0.005227*X + 1.252e-7*X 2                                                   (30.00)  (30.00)
                                                           80
                                                               Y (14) = 13 + 0.006294*X + 9.399e-8*X 2
                                                                                                                                                                   1968
                                                                                                                                                                          1974
                 60
                                                5C_Count
                 55
                                                                                                                                          25
                                                  3                                              12C_Count                               觀測值 30
                 50                               4 5      60                                      6 7  11                                20
                                                                                                      12
                                                  6                                                8  13
                 45                               7        50                                      9  14                                  15
                                                  8                                                10  15
                 40                                                                                                                       1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P7CHSA_5CH_TOTAL_POWER                        P7CHSA_12CH_TOTAL_POWER                                          5                                                 1988 (0.00)     2001 (0.00)        2017 (0.00)
                                                                                                                                           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在2016/1/  24,外氣焓值12kj/
                                             圖10、統計外氣焓值2016~2017年度,焓值<31.8kj/kg屬於寒流僅佔2.5%時間
            kg時有歷史極值7274kW。故使用                                                                                                                                                                        冰機理論備援量 = 負載裕度 + 1
                                                                                                                                     圖12、熱回收冰機脫離熱交換器進入待機模式運轉成本下降
            7274kW當作單台熱交換器能力作                                                                                                                                                                         及時評估備援量上線,可幫助工程
                                                P7CHSA_CDW_OA_ENTH01        Quantiles
            為系統N+1能力保守評估。
                                                85                             100.0%    maximum    84.8                                                                                              師在平日操作系統或緊急狀況立即
            系統溫水用量評估由基礎熱交換公                     80                                                                                                                                                    判斷系統風險。例如:平常操作系
                                                75                              99.5%             80.551                                                  耗電指標0.503
            式計算得知:                                                                                                                                                                                    統時,當我們知道系統備援能力充
                                                70                              97.5%               78.8
            Q (熱交換功率) =m (溫水流量) ×               65                              90.0%                76                                                                                               足時,操作系統的控制目標就應以
                                                60                                                                                                                        0.449kW/RT
            s(比熱常數)×∆T(系統溫差)                    55                              75.0%    quartile   72.2                                                                                              機器學習預測的最低系統耗電為目
                                                50                              50.0%    median     62.8
            再來我們看運轉模式:熱回收冰機                     45                              25.0%    quartile   47.1                                              12CH03熱回收冰機熱交換器切至待機模式效率提升                       標;或者遇到異常停機時,冰機備
                                                40                                                                                                                                                    援台數或理論備援量為零或者負
            是利用熱交換器回收冰機吸收廢熱                     35                              10.0%               38.9
            的高溫冷卻水產生溫水。熱回收                      30                              2.5%              31.845                                                                                              值:代表系統有立即風險應立即加
                                                25
            冰機在投入熱回收模式效率低於                      20                              0.5%              22.749                                                                                              開冰機;若為正值,則代表系統有
                                                15                              0.0%     minimum    12.8                                                                                              能力自動因應,必須優先考量下游
            一般冰機(因冷卻水入水溫較高) 圖
                                                10
            12。投入熱回收板熱為運轉成本支                                                                                                                                                                          負載穩定度如PCW梯度變化,判斷
            出(熱回收冰機製冷成本0.503kW/                                                                                                                                                                       系統最佳操作時機 圖16 。
            RT >一般冰機0.449kW/RT),主因
            為冰機冷卻水入水溫下降(熱回收                  系統能力一般不會剛好N+1,而                                      ........... 式(1)                   由人員經驗轉換為數位經驗、數位                  機備援能力。
            27.9℃/待機模式23.2℃)。因此熱             是N+(1+XX%),XX%就是負載                                                                      決策。自動化能力提升:藉由溫水                  定義:冰機單機額定冷凍噸RT_
                                                                             故                                                       閥緩開與冷卻水側加熱閥自動控                   100、及時需求冷凍噸RT_real、 結果與分析
            回收冰機投入熱交換器量將增加運                  裕度。當負載裕度小於零代表系統
            轉成本。                                                                                   ........ 式(2)                     制即可達到熱交換器一鍵自動化投                  當前冰機運轉台數N_now、最低
                                             N+1能力不足,即為熱回收投入時
            當外氣焓值30kj/kg時,因外氣空               機。反之大於100%代表多出一台                                                                        入。常態投入熱交換器2sets,第                冰機運轉台數N、冰機備援台數N_                精確運轉:利用機器學習定義
            調箱預熱盤管開啟使得溫水用量                                                   得到:負載裕度=(Hx能力×(運轉台                                      三台熱回收冰機則熱交換器待機模                  plus。要知道冰機備援能力需要知               系統備援能力與能源管理
                                             量需要脫離熱交換器。藉由負載裕
            轉折上升。此時溫水系統需求總                                                   數-1)-即時熱回收功率)/(Hx能力)                                    式隨時待命投入。運轉上,參考數                  道最低運轉台數,不足部分需要無                 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不同狀態定
                                             度的pre-alert機制與一鍵自動化熱                                                                    位決策介面  圖15建立的及時熱交
            量為7143kW,單台熱交換能力為                                                以2017年溫水用量資料分析以往                                                                         條件進位計算得知。                       義備援N+1概念可應用於冰機與
                                             回收投切:即可達到依每年度寒流                                                                         換量計算與確認負載裕度自動提醒
            7274kW共投入2sets,由能量守恆                                             熱回收板熱投入決策模式 圖14 :約                                                                       最低運轉台數N=Roundup  (及時需           冰水泵。以冰機為例:運轉台數
                                             溫水需求動態管理熱交換器最適量                                                                         的切換預警機制操作,即可達到溫
            概念可確認此時系統具有備援N+1                                                 十月底投入第三道熱交換器;來年                                                                          求RT_real/額定冷凍噸RT_100 )          (n):冰機平均運轉電流百分比(%)
                                             使用,改善系統效率。                                                                              水系統細緻化管理,減少熱回收冰
            能力(單台負載98.2%可扛載系統熱                                               三月初脫離;這種狀況為依照運轉                                                                          因此,冰機備援台數N_plus=當前              與耗電量(kW)。製作成監控系統
            交換量)。若外氣持續變冷將使溫                  以下推導負載裕度公式。定義Hx                 人員經驗預判季節轉換進行保守策                                         機投入的高耗能時間,達到節約能                  冰機運轉台數N_now-最低運轉台               SCADA即時看板 圖17 。
            水用量增加而備援N+1不足;此時                 為熱交換器能力(kW)、n為運轉台               略切換。統計投入3道熱回收時間                                         源目的、並且排除運轉人因決策差                  數N                              本文研究使用機型為Trane冰機雙
                                                                                                                                     異達一致性標準化,達到溫水系統
            即為溫水熱交換器投入時機 圖13 。               數(set)、P_wws為即時熱回收功率            為:3261小時;而依照熱交換器                                                                         冰機備機台數通常大於二,因此                      [8]
                                                                                                                                     運轉數位經驗、數位決策,由工業                                                  機頭 與Armstrong水泵,預測負
            至此我們已能達到用量及時運算、                  (kW)、負載裕度為XX(%)。為避免             能力,實際需要3道熱回收時間僅                                                                          較不適用負載裕度觀念。系統能                  載的應用上定義備援N+1概念:
                                                                                                                                     3.0升級為工業3.5。
            系統能力評估;差關鍵的系統動態                  異常單機停機扛載不足狀況,滿足                 有357小時(占10.9%)  圖15。代表                                                                   力為N+(1+XX%),XX%是負載              定義運轉台數n=單機頭數,若開
            投入時機判斷。我們定義一個概                   N+1條件為系統總能力扣除用量後                89.1%的時間因保守策略與對於溫                                                                        裕度、而冰機我們使用理論備援量                 啟7台雙機頭時n=14。負載預測
                                                                                                                                     冰機系統備援台數與理論備援量
            念:熱回收系統「負載裕度」:                   還大於一台設備用量。系統總能力                 水需求資訊化不足造成決策型能源                                         及時量測                             (1+XX%)作為及時指標,量測相對              >100%為不合理值(上限100),可
            負載裕度定義:在滿足N+1條件                  為Hx×n,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浪費。                                                     與溫水熱交換器負載裕度論點相                   於最低運轉數額外投入冰機額定冷                 定義n=10  (84%)為最低運轉台數
            下;剩餘負載百分比                        式:                              工業3.5的概念我們要將運轉經驗                                        似;知道冰機額定能力即可推導冰                  凍能力。                            N,此時實際運轉台數n=14,距離
            88                                                                                                                                                                                             FACILITY JOURNAL          SEPTEMBER   2019  89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