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Vol.45
P. 102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其中,C in =濾網上游氣體濃度(ppm);V=測試風量                      依⑶式計算所得到的低階活性碳、高階活性碳與中空纖維
           (m /min);T=系統內溫度(℃);M=標準測試氣體分子量(g/                於不同去除效率之吸附量與理論使用壽命如 圖8所示。以破出
             3
           mole);時間為分鐘(min)。                                 時間與濃度換算所得之結果可知,在維持80%的去除效率時,
                                                             低階活性碳、高階活性碳與中空纖維之理論壽命分別為33天、
           4.  結果與分析                                         190天與428天;此結果除顯示中空纖維對低濃度的丙酮分子有
                                                             良好之捕捉效益,若製備成化學濾網,其理論使用壽命延長為
           4.1  試樣性能測試
                                                             高階活性碳的2.25倍,亦即可大幅降低化學濾網更換次數。
              實驗結果如 圖7所示,一般活性炭對丙酮幾乎沒有吸附
           能力,丙酮分子直接貫穿吸附材,僅短短32.8分鐘,其去除
           效率即降至80%,吸附量為0.096wt%;相較之下,高階活性
           碳對丙酮之捕捉效益較佳,雖然有部份丙酮分子亦於30分鐘
           內貫穿吸附床,但其去除效率可延長到190分鐘方降至80%,
           吸附量為0.773wt%。與商用活性碳相比,裝填中空纖維之吸
           附材,對丙酮分子可近乎完整捕捉,直到3小時後方有丙酮分
           子貫穿,在去除效率降至95%時,中空纖維對丙酮的吸附量
           已達0.987wt%。很顯然中空纖維於初始效率(>95%)的性能,
           吸附百分比為一般活性碳的四倍以上,深具作為以傳統活性
           碳為基材的化學濾網替代材料潛能。
              造成此懸殊差異主因來自於丙酮分子尺寸與吸附材孔洞
           的分佈。丙酮的動態直徑為4.6Å且為高極性分子,若要在低
                                                                圖7、低階活性碳、高階活性碳與中空纖維於風量250L/min、
           濃度下達到良好的捕捉效率,吸附材之孔洞分佈需均勻的落
                                                                          丙酮濃度30mg/m 之破出曲線
                                                                                       3
           在5~6Å之間,且表面需略帶極性,以增加丙酮分子與孔洞表
           面間的吸引力,進而達到良好的捕捉效益。一般活性碳與高
           階活性碳之間碘值的差異,即代表活性碳內部微孔(≦10Å)的多
           寡;高階之碘值高於1,000mg/g,顯示其內部孔洞結構分佈配
           比中,微孔存在比例高於低階活性碳,進而可維持去除效率
           80%以上的時間達190分鐘。與此同時,高階活性碳內部的介
           孔(2~50nm)與大孔(≧50nm)因無法與丙酮分子產生有效的親
           和吸引,導致丙酮分子在活性碳孔洞表面呈現短暫吸附後,
           又被後來的丙酮分子推擠出孔洞的狀態,亦即圖二中高階活
           性碳破出曲線呈現緩上趨勢,表示高階活性碳吸附床對丙酮
           分子的吸附行為處於短暫捕捉後釋放的狀態。至於中空纖維
           材料在低濃度的丙酮氣流中吸附超過3小時方有微量的丙酮突
           破,這是因為具備均勻分布的微孔孔洞(5~6Å),且僅略大於
           丙酮分子的動態直徑,因此可有效地捕捉丙酮分子,並且無                         圖8、低階活性碳、高階活性碳與中空纖維於不同去除效率下之理
           其他空間讓其他的丙酮分子進入,進而可讓被吸附的丙酮分                                          論使用壽命天數
           子穩定的停留於孔洞內。
              為推估此三種材料製備為化學濾網後,實際運轉之可能                       4.2  單濾筒性能測試
                                       3
           使用壽命,以外氣丙酮濃度30ug/m 進行三種吸附材的理論
                                                                 為進一步驗證新型中空纖維材料轉換為商用規格的吸附能
           壽命計算,計算方法如下:
                                                             力,我們以一般MAU用標準Cylinder型AMC濾網濾筒收納各類
                                                             吸附材,分別裝填商規高碘值(>1,000mg/g)活性碳,一般填充
                                                       (3)
                                                             與緊密填充(重量分別為1.9kg與2.8kg)中空纖維進行比較。
                                                                 如 圖9所示,從活性碳的破出曲線來看,在污染物釋放
                                                             後下游濃度急遽上升,維持在95%去除效率的最長時間大約
                                                       (4)
                                                             在10min左右,吸附量分額約在0.013%以內,而維持在>80%

           100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