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Vol.01
P. 9

賴意中│新竹內灣│             ABOUT THE AUTHOR
                                                               興趣:新科技與技術,圖論,跑步,乒乓球。

 圖三 /  透過5D匯出2D圖檔
 TSMC 5D FAB Development  Retrospection
 台積電 5D FAB 的發展回顧                                            TSMC 5D FAB Development Retrospection
 DIFFERENT THINKING                                          台積電 5D FAB 的發展回顧

 不一樣的想法 !                                                    NEXT STEP - 下一步 !





 透 過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來改善工程生產  的概念- 5D FAB,將會是未來的趨勢。  ,增加關鍵字快速查詢的方式,大幅縮短取得  拜 財務工程所賜,科技技術開發的投資報
               物件的時間。提供離線瀏覽模式,讓施工中可
    力是全球一致的趨勢,唯有領導者才能享
                                                                酬率似乎較容易量化,因此數十年以
 受其帶來的優勢。在2005年一次的新技術評估   MATCHING–契合 !  以攜帶筆記型電腦至現場比對設計的一致性,  來,全球商業資金一波一波的投入各項科技技
 會議中,新工處接觸了另一套來自荷蘭,且完全  有 了先前具規模性的驗證,讓我們對導入應  並對不同處開立品質稽核單。改善施工圖產出  術的開發上,造就目前市場上的新技術,早已
 有別於市場產品發展概念的一個設計平台-Crys-     用與後續配套功能發展的腳步加快不少。  的閱讀品質,從所有配置疊成一張圖的低辨識  遍地開花且垂手可得,例如,透過PCHOME
 tal  IV(圖二),該平台原本的概念是用來模擬無塵  隨著專案一個接著一個的進行,導入與功能發  情形,到依標準工程送審圖說的系統分類分層  購物網站取得一個新台幣二萬元左右的中階繪
 室裝機的管路設計,以解決空間衝突的問題。但  展的範圍不斷擴大。隨著專案一個接著一個的  圖,大大提升各項圖說的可用性 ( 圖三 )。  圖卡,已擁有迷你超級電腦的計算能力,但可
 其即時3D設計與物件屬性資訊化的技術能力,  進行,導入與功能發展的範圍不斷擴大。從   在 TSMC 專案工作流程調整方面,有了前一  以應用此等計算力的軟體卻寥寥可數。又如,
 提出了另一種應用概念。  F12P2、F14P2 到 F14P3 專案,從主要設備、  個 4D 發展的經驗,專業 CAD 繪圖人員在團隊  近年來數個影響全球的殺手級應用案例-臉書
   在即時設計的部分,讓多人同時於線上,透  附屬設備、廠務系統、一次側主要管路、二次  內更是不可或缺的。除了成立專職繪圖小組  (Facebook),YouTube或推特(Twitter),甚至
 過權限控管各自進行系統設計,就像線上遊戲一  側子管路到消防系統,甚至逃生動線標示,設  -CAD Team 外,在 發 包 前 的 30% 與 60%   國內有名的無名小站,這些改變全球網路生態
 樣,每個人可以於第一時間看見他人的設計與變  計的詳細程度一次又一次的提高。  Design Review 會議,皆以此平台為中心,來檢  的應用都還只是用到10年前的科技。
 化,並可利用系統內建的雷射筆進行線上會議,   在投入人力規模方面,剛開始由原廠協助佈  視各系統設計的結果。另外,為了提高 3D 套圖  在科技技術的發展上,常透過繪製發展藍圖來
 大幅縮短南北交通的時間,亦即時解決大部分空  置主機台與管路作為練習,而後 TSMC 招募專  的效率並提高此數位模型安全等級,避免設計  做為各階段的目標,讓研發團隊如戰鬥部隊般
 間衝突的問題與降低套圖次數,有別於業界普遍  職繪圖人員進行發包前設計,透過邀請主要標  外流,自 F14P2 開始,一律要求廠商的空間管  攻克各個山頭。而5D   FAB發展的方向可分
 認知-透過連結專案時程所稱的4D CAD。  案的競標廠商於廠內進行為期一個月的 5D 競標  理與繪圖人員駐廠。隨著建廠階段的不同,我  為;向上與廠房需求端合作,向下與廠房運轉
 在物件屬性資訊化的部分,雖然學術界與業界對  活動,要求各得標廠商派人駐廠進行各系統細  們於 TSMC 廠內或工務所,特別設立了一個 5D   單位討論相關應用與效益,橫向的部分則是對
 於CAD技術定義中的3D與4D,早有共識,但對  部設計,施工過程中的品質缺失稽核,到竣工  ROOM 的區域,配有約 30 台軟硬體調教過的  內,如何優化各階段應用的作業流程,能夠再
 於下一個維度-5D的探討,未有一指標性的案例  圖的產出與驗收,無一不以 5D FAB 為主軸向  PC 與 1~2 台的投影機,以利進行 5D 空間管理  次縮短整體設計或營建的時程。但我們相信,
 能夠一統江湖。而這個技術平台將物件屬性分為  外發展相關配套措施。  的討論。為使這樣的模式能夠順利,IT 相關的   若要滿足所有需求,絕對不是一個技術平台可
 基本固定型與自由擴充型,把所有可能需要的資   在相關配套功能發展方面,由於 Crystal IV 的  物流與服務也必須到位,隨著專案的移動,指  以做到的,接下來我們計畫透過整合多種現有
 訊一網打盡,讓應用有無限的可能。  原始設計概念並不是作為營建管理用,因此,  派一位專職 IT 人員以就近解決各種疑難雜症或  科技工具與軟體的方式,提升整個營建工程的
   如此彈性的組合,使我們有機會直接切入5D  尚有許多功能有待開發。例如,從專案一開始  向公司 IT 尋求支援,等等。  生產力。各種積木已經準備好了,就看各位看
 技術,直接享受4D所帶來的效益,也不失為另  原本需要大量一台一台佈置生產機台或廠務設   如何在既有的作業流程中成功的注入新的技  倌如何組合出不一樣的未來世界。
 一個更好的選擇。但有前車之鑑,這次的驗證就  備的繁瑣作業,Crystal 開發了我們提出的 2D   術基因,讓整個專案團隊由內產生質變,除了
 直接以F12P2  FAB為目標,將整個數位建築模  to 3D 概 念,透 過 預 先 產 出 的 2D 圖 塊,在  互信與信心外,仍須透過雙方持續的變革,才
 型與部分廠務系統置入此系統平台,並順利完成  AutoCAD 上進行佈置可縮短作業時間,以因應  能讓新技術完全融入各階段的工作中。一個組       REFERENCES–參考文獻
 設計,最後亦可於繪圖工作站上流暢的進行各項  Layout 會不斷變化的特性。增加可彎曲的軟管  織在面對新技術 ( 挑戰 ) 時,能夠像大海納百川  Arthur Chuang, “5D,the R–evolution to Fab
 作業。雖然在公司標準PC的規格上仍無法流暢  材質,讓管路更加接近真實情形。由於物件資  的自然,相信在面對市場激烈競爭下,也能夠  Management,” 6th ISMI Symposium on
 的進行瀏覽與設計,但我們相信這個平台所帶來  料庫的龐大,透過樹狀結構尋找物件相當費時  從容應對。            Manufacturing Effectiveness, 2009.


 006                                                                                                          007
 NFPED                                                                                               JANUARY 2011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