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Vol.11
P. 41
圖二十、隧道結構體鋼模組立及灌漿
表一、新奧工法與傳統工法的差異比較
傳統工法 新奧工法
原理 支撐只是被動地承載坍落的岩石重 支撐是主動地防止關鍵岩塊掉,同時提供圍束壓力,使岩體能成為岩石環增
量。 加其自立性。
支撐材料 使用鋼支保、混凝土拱頂、RC結構或 使用噴凝土及岩栓。具有柔性,岩壓較小。內拱之鋼筋鋼筋混凝土是在外拱
SRC結構,剛性較大,費用較高,且重 穩定後再施作,其目的再提高安全係數。
量大及厚度高。
緊貼性 鋼支保與圍岩常有間隙,易使圍岩鬆 噴凝土及岩栓能緊貼圍岩,限制圍岩鬆動。
動,若用雜木填塞又易腐朽。
支撐時機 自臨時性支撐完成到永久性襯砌支撐 岩體可根據經驗的無支撐自立時間,作為及時支撐時機,可滿足低岩壓,並
完成距離時間太長,易造成圍岩鬆 可防止圍岩鬆動。
坍。
仰拱閉合 並未儘早形成岩石環,穩定性較低。 隧道之仰拱可先行閉合已形成岩石環,此種「管狀」的力學穩定性較高。
點如下: 及挑戰,然而這些過程都成為寶貴 所,「營造施工安全技術研究─隧道
工法之安全評估及法規妥適性研究」
– 進行地質改良,防止開挖面湧水 的隧道經驗,不論是在隧道的設計 (2002)。
並且確保地質堅硬。 或是施工上;也期待在下一個專案, [3] 林正忠,「能高大圳岩石隧道施工進度
案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可以再次連結、貫通傳承的經驗和 (2008)。
– 鋼 襯 砌 背 填 灌 漿 之 滲 透 紮 實 性 創新的挑戰,完成更優質的隧道工
襯砌已具有擋土支承作用,無需
程。
提高隧道開挖面積來增加支撐工
程。
– 不使用明挖覆蓋法,減少十二廠
四 / 五期廠區交通衝擊。
參考文獻
然而經過三個半月的時間,完成了 [1] 朱旭、李魁士、何泰源,「潛盾隧道
新技術之發展及應用」,中華技術,
十二廠六期辦公棟地下室連通隧
No.77 (2008)。
道,過程中經歷各式施工上的困難 [2]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SEPTEMBTER 2013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