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Vol.14
P. 83

New
  Vision
  新象新知







                                                                           物聯網相關技術架構


                                                                               999年,美國Auto-ID首先提出                                                                                                   Application
                                                                                                                                                                            ᔗң໡ึᕘძ׭೛
                                                                           1〝物聯網〞的概念,稱物聯網主                                                                                                          layer
                                                                           要是建立在物品編碼、RFID(無線射
                                                                                                                                                                                                    ᔗңቺ
                                                                           頻辨識)技術和網際網路的基礎上,
                                                                           依此概念,物聯網的發展由三層架構
                                                                           所組成: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
                                                                                     [4]
                                                                           (如 圖二) 。
                                                                                                                                                 2G
                                                                                                                                                                            ౵፵ᆪၰᐍӬ
                                                                           感知層                                                                                                                      Network
                                                                                                                                                 3G                         ಌ୞೾߭ᆪၰ׭೛
                                                                           物聯網最底層的架構就是利用各種感                                                                                                         layer
                   圖一、晶圓教父張忠謀以「Next Big Things」為題發表演說 ( 圖:涂志豪 )                                                                                                             ໵ᆓၽᆘ׭೛
                                                                           測器,把環境中的各種資訊透過整                                                       4G                                                 ᆪၰቺ
                                                                           合在感測器的微處理器變為物理光電
                                                                           信號,再經由電信網路傳送到電腦或
                                                                           伺服器系統來處理這些訊息和資料儲
               實踐,隨著網路通訊與感測器的發展,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
                                                                           存。前文提到,物聯網要能人與物資
               發布了《ITU網際網路報告2005: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訊互通、物與物資訊互通,資訊互通
               things(IOT)  這份報告包含七個章節:物聯網簡介、可用技                                                                                                                            ณጤৣᓝ׭೛
                                                                           就必須先要能辨識身分,就像每台電                                                                                                         Perception
               術、市場機會、潛在挑戰、發展中國家機遇、美好前景、新生                                                                                                                                  ณጤདขᆪၰ
                                                                           腦有自己唯一的網路IP,每個物品也                                                                                                        layer
               態系統,從此正式宣告「物聯網」時代的來臨。                                                                                                                                        ൹Τԓ׭೛
                                                                           要有自己的身分資訊(tag),好比現在                                                                                                      དޤቺ
               可是到底什麼是物聯網 ?  最初的定義是 :「當今的電腦以及網                             的1維條碼(Bar  code)、2維條碼(QR
               際網路幾乎完全依賴於人類來提供信息。網際網路上大約有                                  code)等,物品有了身分證,但又要
               50 petabytes(一個 petabyte 為 1,024 terabytes)的數據,             如何去讀取物品的資訊和送出資訊?
               其中大部分最初由人來獲取和創建的,通過打字、錄音、照相                                 現今主流技術是以RFID為主,再透過                                                   圖二、物聯網由三層架構所組成 : 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            [4]
               或掃描條碼等方式。傳統的網際網路藍圖中忽略了為數最多                                  無線網路的Zigbee或藍芽將物品(或
               並且最重要的節點—人。  而問題是,人的時間、精力和準確                                感測器)的資訊傳送出去。感知層的
               度都是有限的,他們並不適於從真實世界中截獲信息。這是一                                 結構系統,除了最重要由微機電所製                                                  隨機存取的兩個特長的鐵電隨機記                     優點,其它也有應用Bluetooth的無線網路技術,需求差
               個大問題。我們生活於一個物質世界中,我們不能把虛擬的信                                 作的各種類感測器元件外,其系統還                                                  憶體。FRAM的數據保持,不僅不                    別主要是看資訊傳輸量(Bluetooth較大),外網則是如
               息當做糧食吃,也不能當做柴火來燒。想法和信息很重要,但                                 包含訊號處理器的微型電腦記憶體和                                                  需要備用電池,與FLASH等傳統                    何透過網際網路將感知層的資訊上傳到雲端再分享至各
               物質世界是更本質的。當今的信息技術如此依賴於人產生的信                                 訊號發送裝置等的電子整合元件。事                                                  非揮發性記憶體相比,具有優越的                     所需的單位,Wi-Fi的無線區域網路也逐漸應用到物聯網
               息,以至於我們的電腦更了解思想而不是物質。如果電腦能不                                 實上就是為了達到某種作用的一種嵌                                                  高速寫入,高讀寫耐久性和低功耗                     的無線網路技術,目前比較重要的是如何整合這些異質
               藉助我們的幫助,就獲知物質世界中各種可以被獲取的信息,                                 入式裝置,各類的感測器其作用不外                                                  性能。事實上要使感知層充分使用                     網路介面。雖然網路層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筆者倒不
               我們將能夠跟蹤和計量那些物質,極大地減少浪費、損失和消                                 乎將環境的各種物理與化學變化,轉                                                  和發揮,感測器所屬的嵌入式裝置                     想在此多談論物聯網的網路層技術,反倒是想在此釐清
                                                                                                                                                                                                                            [3]
               耗。我們將知曉物品何時需要更換、維修或召回,他們是新的                                 換成類比的電壓電流或光電訊號,透                                                  如何有自我的能量採集技術才是關                     物聯網和大家熟知的網際網路有什麼概念上的差別 。根
               還是過了有效期。物聯網有改變世界的潛能,就像網際網路一                                 過不同需求的微處理器或微型電腦                                                   鍵,否則不能達成無線安裝與長期                     據物聯網與網際網路的關係分類,不同專家學者對物聯
               樣,甚至更多。」       [2]                                          (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DSP數位                                               使用的目的,至於這部分正在發展                     網給出了各自的定義,可歸納為如下四種類型:
                                                                                                                                             中的無線充電系統,特別是較遠距                     ▂
                                                                           信號處理器或 FPGA現場可編輯邏輯                                                                                        物聯網是感測網路,不接入網際網路;
               目前較為公認的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                                                                                                  的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或許可提
                                                                           閘陣列)將類比轉成數位,並經由內                                                                                      ▂   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一部分;
               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資訊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定,                                                                                                   供一解。
                                                                           建的程式作一些計算與編碼等工作,                                                                                      ▂   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補充網路;
               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接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以進
                                                                           至於記憶體方面為了達成省能效果,                                                                                      ▂   物聯網是未來的網際網路。
                                                             [3]
               行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網路層
                                                                           最新的記憶體FRAM  (Ferroelectric
                                                                                                                                                                                 這四種概念都有定義的背景,與現今網際網路有其不同
               用更簡單的說法:現今的資訊主要是人與人之間透過機器(行                                 Random  Access  Memory)也已廣泛                                       關於物聯網的網路層可略分成內網
                                                                                                                                                                                 的關聯,如果參照一下IBM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就會
               動電話)與通信網路來交換,物聯網則可實現人與物資訊互                                  使用於工業自動化設備、智慧電錶、                                                  與外網兩種,內網是主要是物與物
                                                                                                                                                                                 有比較清楚的分辨。2008年11月,IBM在美國紐約發布
               通、物與物資訊互通,一個全面自動化與智慧化的世界。                                   監控、金融、醫療、RFID的感測器                                                 之間的資訊交流,目前內網發展的
                                                                                                                                                                                 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主題報告所提出的
                                                                           模組內,FRAM是一種融合了在斷電                                                 主流無線網路技術是利用Zigbee的
                                                                                                                                                                                 「智慧地球」,即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
                                                                           情況下也能保留數據的非揮發性,                                                   低耗電、低成本、易擴充安裝等的


             80                                                                                                                                                                                              NEW FAB JOURNAL         JUNE 2014  81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