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Vol.16
P. 14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Modeling an Ecological Corridor
with Green and
Blue Elements
in Southern Taiwan Science Park
南科水與綠廊道的生態空間形塑
本文自景觀生態學之理論與觀點,綜觀台南科學園區台南基地的空間環境,其「公園化園區;園區公園
化」的 E-Park(公園化科技園區)概念,將基地內點、線、面之綠帶作有系統的規劃串連,讓園區宛如
一座充滿綠意的大型公園,呼應「生活綠園區」之理想。依循上述規劃構想,台積電南科十四廠將「三生」
( 生態、生活、生產 ) 與教育、復育、保育融合,並採用景觀生態學之原則進行景觀分區計畫,將人口活
動密集區與生態保育區做緩衝區隔,兼顧使用性與生態棲地的維護。目前廠區內已發現多種鳥類現蹤,
表示利用藍帶與綠帶空間創造出的多樣性生態棲地確有實質功效,此成果亦帶給規劃設計單位與台積電
同仁對生態保育付出之鼓舞。
1
2
1
2
文│蔡再益 李心元 │ 老圃造園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設施服務部│
前言:打造一個友善的生活綠園區空間
以往工業區、科學園區給人們的感覺是冰冷、機械,且充滿高密度建築量體的空間,再加上大面積開
發所造成的環境衝擊與污染,常令人有負面的印象。過度開發所導致的破壞,造成地球暖化,影響氣
候的改變,使得人類開始省思過往的操作方式,開始提倡環境保育,讓人們正視與環境共生、與其他
物種合諧共存的重要性,以自然的方式還原自然,重新創造自然對於人類的價值。這樣的意識擴及不
同領域,進而「三生」─生態、生活、生產的概念傳入產業界 圖一,成為近十餘年來產業發展的目標,
工廠不再只是工廠,開始導入民眾參與的活動,並重視景觀維護、環境保護、地方回饋,如此打破城
牆的方式,讓大家更能了解產業的內容。新的觀念不斷推進,科學園區除了原有的生產功能外,更注
入了不同的風貌與活力,規劃者開始探討當地原有的資源與文化價值,保留重要的生態棲地與歷史遺
跡,並規劃大面積的綠地,使園區內水與綠串聯,依照不同自然屬性之程度進行分區,創造人類與自
然共生的友善空間,「綠園區」的概念就此產生。
現職:老圃造園工程股份有 期許自己在 tsmc 服務領域,秉持熱忱
再 益 心 元
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 Ivy Lee 學習與貢獻,盡心盡力做自己能做的,
專長:景觀設計、景觀工程、 學自己應該學的,承擔自己應該承擔
景觀管理維護。 的,盡量付出,從中不斷的修正自己。
蔡 Adam Tsai
14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DECEMBER 2014 15
圖片來源/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南科十四廠五期辦公棟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