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Vol.16
P. 16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的綠廊與河川綠地可負擔重要的綠
             圖一、三生概念圖                        圖二、景觀結構單元示意圖                     圖三、生態補償概念與順序圖                                          圖五、荷蘭 NEN 分區示意圖
                                                                                                                                                                                                      色走廊 (corridor) 功能。
                                                                                                                                                                                                      綠地的生物多樣化設計,貴在有全
                                                                                                                                                                                              N
                                                           廊道                                                                                                                                         面化的生態綠網系統,偏頗分斷的
                         生產                        嵌塊體                             迴避       減輕      補償                                                                      道路                        綠地配置,容易造成生物遷移、覓
                                                                                                                                                                                                      食、求偶甚至遺傳基因交流的障礙
                                                                 嵌塊體
                                               廊道                                                                                              主要自然保護區                                                (林憲德,2005)。在下一段文
                                                     嵌塊體
                                                                                                                                               自然復育區
                                                                   廊道                                                                                                                                 章中,將介紹關於生態綠網的概
                                                           基質                 圖四、綠地生態的島嶼理論示意圖                                                  生態走廊                                                   念。
                 生態              生活
                                                                                                                                               城鎮
                                                                                     較好         較差                                                                                                    關注開發與生態的平衡
                                                                                                                                                                                                      根據德國學者 Wildermuth H. 的研
                                                                                大                      小
                                             森林基質、草原基質、農田基質、                                                                                                                                          究,大部分的生物不喜歡離隱蔽的
                                             城市用地基質等等。景觀結構單元                                                                                                                                          綠地環境太遠,依此生物的移動模
                                                                               完整                     零碎
                                             的劃分總是與觀察尺度相聯繫,所                                                                                                                                          式,可以推論綠地間的分段若超出
            景觀與生態的結合                         以嵌塊體、廊道、基質的區分往往                   圓形                    細長形                                                                                              此距離,則可能造成生物物種間交
                                             是相對的(鄔建國,2003)。                                                                         度的地點可作為生態網路的節點或                  轉化、分解與再生過程應用於工農                 流的障礙。由生物移動的行為模式
            “景觀生態學”(Landscape Ecolo-         在景觀中,廊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                    近                      遠                             廊道之用。其程序與方法分為迴                   業生產和生態建設及生態規劃中,                 來看,將許多綠地系統連成一個網
            gy) 一詞是 1939 年由德國著名地             網路,使廊道與嵌塊體和基質的相                                                                         避 (Avoid)、減輕 (Mitigate)、補償       使自然資源達到最佳利用。保護自                 狀的交流路徑,對生態環境有很大
            植物學家 C. Troll 在利用航空相片            互作用複雜化,而廊道類型的多樣                   集中                     分散                             (Compensate) 等 三 個 階 段( 侯 錦      然資源,保護人類健康與居住環                  助益,這種網狀交流的綠地計畫就
            研究東非土地利用問題時首先提出                  性反映了其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                                                                         雄,2006):                         境,使廢棄物對環境與人類的危害                 是所謂的生態綠網構想(林憲德,
            來的。他把景觀生態學定義為“對                  廊道的重要結構特徵包括:寬度、                   連結                    未連結                             迴避 (Avoid)                       減少到最低程度。                        2005)。生態綠網的概念,小至
            景觀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與環境間                  組成內容、內部環境、形狀、連續                                                                         以環境現況及生態調查資料為基                   區域分異原則                          地方區域,大至國家整體,由小至
            的主要的、綜合的、因果關係的研                  性及其與周圍嵌塊體或基質的相互                                                                         礎,盡可能避免開發重要的生態棲                  生態建設與生態規劃均強調生態系                 大構成一個大型的國家生態綠網。
            究,這些相互關係可以從明確的分                  關係。廊道的主要功能:生境(如                 導入 (Sink)                                               息地點,以不破壞原有生態及景觀                  統的多樣性和地域分異性。針對不                 林憲德 (2005) 認為國家生態綠網
            布組合(景觀鑲嵌、景觀組合)和                  何編生態系統、植被條帶);傳輸                 引導物種進入較窄區域,提供保護                                         為原則。                             同地區的經濟、社會、自然條件和                 應是由生態保護區、都市生態綠
            各種大小不同等級的自然區劃表現                  通道(如植物傳播體、動物以及其                 與隱蔽的場所。                                                 減輕 (Mitigate)                    生態環境,採取不同的資源保護利                 網、鄉村生態綠網等三大部份所組
            出來”。而 A. P. AVink 認為:“景          他物質隨植被或河流廊道在生境中                                                                         減輕又稱緩和措施,意指將開發建                  用對策,制定不同的生態建設和生                 成。其基本結構均是由生態綠地的
            觀生態學”是景觀研究的一種方                                                   景觀功能及物種遷移、能量和物質                                                                          態規劃。                            點、線、面所組成,面狀綠塊就如
                                             運動);過濾和阻抑作用(如道路、                流動強烈地受到景觀結構的控制。                                         設之負面影響減至最小,並回復至
            法。景觀是維持自然生態系統和文                                                                                                                                                                           國家公園、保護區、都市中的生態
                                             防風林道及其他植被廊道對能量、                                                                         該地原始的生態環境品質。土地開                  在操作綠地保存的手法中,「島嶼
            化生態系統的;景觀生態學研究生                                                  網絡結構就是景觀中最常見的一                                                                                                           公園、鄉村中的大林地,點狀綠塊
                                             物質和生物的源或匯)(鄔建國,                                                                         發時,經由評估結果為無法進行迴                  理論」 圖四指出綠地配置對動、植
            物圈、人類圈和地球表層或非生物                                                  種,它把不同的生態系統相互連接                                                                                                          就如都市中的小公園或鄉村中的小
                                             2003)。也就是廊道具有棲地、                                                                        避,才施以此步驟,以將干擾降至                  物生態的影響,具有下列四項原則:
            組成之間的相互關係”(肖篤寧,                                                  起來。網絡結構功能的重要性,不                                                                                                          雜樹林,線形綠帶則是都市中的道
                                             通道、阻隔、過濾、源、導入等基                                                                         最小化並減輕衝擊。
            1993)。                                                           僅在於物種延著它連接處的移動,                                                                          面積效應 (Area Effect)              路、河川綠帶或是鄉村中的綠籬、
                                             本功能 (Forman & Godron, 1986;
                                                                             而且有在於它對周圍景觀的基模群                                         補償 (Compensate)                  由於綠地面積越大,越能維持健全                 農路綠帶。而生態走廊則是由上述
            Forman 和 Godron (1981, 1986)     Thome, 1993)。                                                                           當開發案無法免除其環境破壞時,
                                                                             落和鑲塊群落的影響。單獨的廊道                                                                          的動、植物群落,因此大面積的綠                 串連而成,使生物得以在複數棲息
            在觀察和比較各種不同景觀的基礎                  棲地 (Habitat)                                                                            則必須採取補償措施。可針對基質
                                                                             增強了種的遷移,然而,形成一系                                                                          地對生態較有助益。                       地間自由移動,並可發揮連續複數
            上,認為組成景觀的結構單元 圖二                 提供動、植物及人類居住的環境。
                                                                             列相互連接的鍊或環時,這一網絡                                         條件、植物要素、多孔隙空間、多                  邊緣效果 (Edge Effect)              生物棲息地的功能,其功能有:可
            不外乎三種:嵌塊體 (patch)、廊道
                                             通道 (Conduit)                    則提供可供選擇的途徑(肖篤寧,                                         種類環境、連續空間作補償手法。                  綠地外緣界線越長,越容易受到外
            (corridor) 和基質 (matrix)。嵌塊體                                                                                                                                                               克服生物群的不安定性、可增加物
                                             提供水、動、植物及人類移動的通                 1993)。                                                  為了降低土地開發時所造成的負面                  來衝擊,相同面積的綠地,圓形優
            泛指與周圍環境在外貌或性質上不                                                                                                                                                                           種間基因的交換、連結多數生物棲
                                             道。                                                                                      影響,在進行景觀規劃時需要注意                  於細長形,方形優於長方形,因此
            同,並具有一定內部均質性的空間                                                                                                                                                                           息空間。而生態走廊的品質會因其
                                             阻隔 (Barrier)                    理想的規劃概念                                                 並避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下幾項                  形狀完整的綠地較有益於生態環                  長度、寬度、連續性、植生狀態、
            單元。嵌塊體可以是植物群落、湖
                                             指動、植物、人類在移動時受到的                                                                         原則可供思考(肖篤寧,1993):                境。                              周圍人類活動密度的影響,使其對
            泊、草原、農田或住宅區等。因此,                                                 因人類進行大規模的土地開發,許
                                             限制,尺度過大或過小,都會造成                                                                         整體性原則                                                            生物移動的貢獻度有所差異。
            不同類型嵌塊體的大小、形狀、邊                                                  多自然區域之生態環境遭受破壞,                                                                          距離效果 (Distant Effect)
                                             阻隔作用。                                                                                   無論是生態建設或是生態規劃,都
            界以及內部均值程度都會表現出很                                                  故學者與規劃者發展出「生態補償                                                                          綠地間的距離越接近,越容易進行
            大的不同。廊道是指景觀中與相鄰                  過濾 (Filt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的 概                          十分強調宏觀的整體效益,謀求經                  物種的移動,對植物落的多樣化越                 南科的水域與綠廊
            兩邊環境不同的線性或帶狀結構。                  類似於阻隔作用,使動、植物與人                 念 圖三 ,這是一種維持生態品質總                                       濟、社會、環境三個效益的協調統                  有利,因此綠地之間不應分斷太                  國外案例:荷蘭 NEN 計畫
            常見的廊道包括農田間的防風林                   類受到局部限制。                        量管制的方法,對於人類活動所產                                         一與同步發展,並有明顯的區域性                  遠。                              在國外實際進行的案例中,以荷蘭
            帶、河流、道路、峽谷、輸電線路                  源 (Source)                      生的負面影響給予補償,使棲地總                                         和全局性。                            連結效果                            政府於 1990 年採行的國家生態綠
            等。基質則是指景觀中分布最廣、                  物種來源及水源。可補充生物食物                 面積與生態功能維持無淨損失 (No-                                      循環再生原則                           眾多綠地間以帶狀綠廊相連時,可                 網 (National  Ecological  Network,
            連續性最大的背景結構。常見的有                  與重建棲地的資源。                       Net-Loss) 為原則,而生態補償制                                    將自然界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富集、                  促進物種的網狀移動,同時都市內                 NEN)  圖五政策最受人樂道。計畫



            16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DECEMBER 2014  17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