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Vol.20
P. 31

圖三、水資源開源節流之演進發展                                  圖四、F12P7 景觀澆灌水來源


                                  既有廠區   F12P7  未來目標
                                                                           雨水
                         雨水回收       √      √     √
                         空調冷凝水      √      √     √                 水來源 澆 灌  空調冷凝水                 景觀綠地澆灌
                         潔淨室洗手水            √     √                                     雨水回收池
                   開源
                         RO飲水機廢水           √     √                      潔淨室洗手水                    生態池及河道
                         廚房洗菜水             √     √
                         水資源資源      √      √     √                      RO飲水機廢水
                                                                         廚房洗菜水         生態河道         生態池
                                    √
                          截水溝                           √  √
                                    √
                          依季節調整澆灌           √    √
                   節流
                          依植栽特性分區                                  √
                                           √
                          智慧澆灌                                                                      F12P7增設之澆灌水源
                                                 √
              表二、植物澆灌分級標準                                      圖五、F12P7 植栽特性分區設計

                   等級          說明        澆灌量     澆灌頻率
                                         (L/m ) 2


                   喬木
                   ★           耐旱        0.27    4天/次

                   ★★          稍耐旱       0.82    4天/次
                   ★★★         正常        1.37    3天/次
                   ★★★★        稍耐濕       1.92    2天/次

                   ★★★★★       耐濕        2.47    1天/次
                                                                              辦公室水回收
                                                                              應用澆灌區
                   灌木 、地被及草坪
                                                                              雨水回收
                                                                              應用澆灌區
                   ★           耐旱        0.55    2天/次
                   ★★          稍耐旱       1.10    2天/次
                   ★★★         正常        1.64    1天/次
                   ★★★★        稍耐濕       2.19    1天/2次
                   ★★★★★       耐濕        2.74    1天/2次





              源,節省水源的流失,開源與節流                  加水源用量,每日回收量預估可增                 水量等級與澆灌頻率,分級標準如
              保持並重階段,俾能達成水資源合                  加 42 噸,可供應景觀整年澆灌量,              表二 。
              理利用。以台積電晶圓十二廠第七                  以及避免河道乾枯之問題。另設計
                                                                               將種植植物按照生長習性區分為喬
              期之澆灌系統設計為例,突破以往                  上加入多層過濾,並定時監測水質
                                                                               木、灌木、地被及草坪三大類,再
              廠區設計,儲存更多的回收水資                   狀況,使洗菜水降低水質問題之疑
                                                                               將其所屬植物區分五級的需水性,
              源,並將植物需水量納入設計考量                  慮。
                                                                               配合台積電十二廠第七期廠區水源
              圖三 ,使水資源更有效管理。
                                                                               設計,雨水回收應用澆灌區種植稍
                                               節流-依水源多寡及                       耐旱植物 圖五 ,如青剛櫟、台灣海
              開源-增加洗菜水及                        植栽種類特性分區澆灌                      桐等;辦公室水回收應用澆灌區,
              RO 飲水機回收水
                                               將澆灌範圍的植物種類進行需水性                 因附近水源較為充沛,且避免減少
              增加回收水水源是水資源活化的首                  的分類,依照不同植物特性分區進                 輸水時的損失,故種植需水性中等
              要步驟,為解決上述夏季發生缺水                  行管理,除可增加管理便利性外,                 及耐濕植物,如穗花棋盤腳、長尾
              問題,於台積電十二廠第七期水源                  亦能有效運用水資源,以台積電                  蕨等。
              設計導入潔淨室洗手水、RO 飲水                 十二廠第七期為例,將其設計之植
              機廢水及廚房洗菜水回收 圖四,增                 物,透過植物圖鑑,以星號區分需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DECEMBER  2015  31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