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Vol.20
P. 8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通信設備,採用樓宇自動化技術,
圖ㄧ、綠建築與智慧建築的比較表 [2]
使其具有高度綜合管理功能。並以
追求經濟性、機能性、可靠性與安
全性為目的之的建築物。
中國智慧建築的定義係指利用整合
方法,將智慧型電腦技術、通訊技 綠 智
永續基地 優化能源性能 數據網絡
術與建築結合,透過對設備的自動 慧
用水效率 建築設計調整 VOIP
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對使用 視頻資訊廣播
能源和大氣 性能測量和驗證
建
者的信息服務及其與建築的優化組 材料與資源 二氧化碳監控 A / V系統 建
影像監控
合,所獲得適合資通訊社會需要並 室內環境品質 控制系統 訪問系統
熱舒適度
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 設備管理 築
築
創新設計 佈線基礎設施
靈活特點的建築物。
無線系統
台灣智慧建築的定義以建築物及其
建築自動化系統(BAS),配合建
築空間與建築體元件,從人體工
學、物理環境、作業方式及管理手
段的角度整合,將建築物內之電
表一、台灣智慧建築標章評分項目
氣、電信、給排水、空調、防災、
防盜及輸送等設備系統與空間使用
基礎設施指標群 功能選項指標群
之運轉、維護管理予以自動化,使
建築物功能與品質提昇,以達到建 綜合佈線 佈線系統規劃設計 安全防災 建築物防災 防火系統
築之安全、健康、節能、便利與舒 佈線系統可支援之服務 防震抗風系統
適等目的。其基本之構成要素需包 佈線系統導入時機與流程管制 防水系統
括:建築自動化系統裝置、建築使 佈線系統等級與整合度 人身安全 防盜系統
用空間、建築運轉管理制度 [1] 。 佈線系統管理機制 防破壞系統
佈線新技術導入程度 防有害氣體系統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3 年推動
廣域網路之接取 緊急求救
智慧建築標章,將其標章分為綜合 資訊通信
數位式(含IP)電話交換 健康舒適 室內空間計畫
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
公眾行動通信涵蓋(含共構) 色彩計畫
管理、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貼心
區域網路 噪音防治對策
便利與節能管理等八大指標,並依
視訊會議 防輻射計畫
其指標歸納出智慧建築在每一項指
公共廣播 日照計畫
標中所需的要素與特性。
公共天線及有線電視 照明計畫
由上述各國對於智慧建築的定義可 公共資訊顯示及導覽 舒適環境偵測系統
歸納出,智慧建築所闡述的是具高
系統整合 系統整合之程度 空調設備連動
效率、安全性、舒適便利、環境友 系統整合之方式 空氣品質偵測系統
善的建築物;智慧建築利用 ICT 軟 整合管理方式 排換氣設備連動
硬體設備為建築物裝上了大腦、四 系統整合平台 用水管理
肢與感官,雖然智慧建築物比起傳 整合的安全機制 水質管理
統建築物增加了智慧化系統與設 效能管理 生理偵測系統
備,但卻能藉由系統的配合反而達 組織管理 健康管理系統
到節能的成效。 維運管理 緊急支援服務系統
長期修繕 健康資訊照護系統
Jim Sinopoli 於 2007 年分析智慧建
貼心便利 空間輔助系統
築如何讓建築變綠,並且利用美國
資訊服務服務
綠建築標章 LEED 的評分項目作為
生活服務系統
比較依據,綠建築主要著重於資源
節能管理 能源監視系統
的使用效益、建築生命週期、建築
能源管理系統
物的性能、室內空氣品質等主動措
設備效率
施,而智慧建築主要強調智能系統
節能技術
應用於建築工程、營運、使用者功
再生能源設備
能等被動措施,但在部分節能應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