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vol.49
P. 71
TSMC/ Facility Published
圖 5:艾爾河生態修復地景設計與整地工程實例 [03]
( 圖片來源:Hurkxkens, I., Girot, C., & Hutter, M. (2017). Robotic landscapes: Developing computational design tools towards autonomous terrain modeling.)
建立數位規劃流程策略
3.1 先期規劃空間資訊需求分析 ➀ 水保技術規範第 170 條「開發建築用地之開挖整地,
以挖填平衡為原則,挖方總量不得超過其申請總面
公司於建築師發包前,於先期規劃階段,需就用地進行 積乘以每公頃一萬五千立方公尺」。
可行性評估,並配合於都市計畫審議、環境影響評估、
➁ 建築技術規則施工編 263 條「臨建築線或基地內通
水土保持計畫審核等行政審查程序階段 ( 圖6),提出因
路邊第一進之擋土設施各點至路面高度不得大於道
應對策與具體數據,因此建立可供快速分析與即時模擬
路或基地內通路中心線至擋土設施邊之距離,且其
的數位規劃模型,儼然成為目前面對先期規劃專案管理
高度不得大於六公尺」。
的直接且必要性策略。
➂ 邊坡穩定設施考量安全性,於初期水保設施規劃階
新廠規劃部現階段從數位地形模型建立、空間涵構分
段,挖方區域採 1:1( 垂直 : 水平 ) 修坡坡比,填方區
析,至設計方案視覺化模擬與審查數據研擬等,皆採
域採為 1:2( 垂直 : 水平 ) 修坡坡比,且無論挖方或填
用單一平台 Rhino with Grasshopper 進行整合,減低
方區,於每 5M 高差,皆須設置一 2M 寬平台。故由
跨平台資料交換的時間成本,進而提高作業效率。同
此推得:若為挖方區,則需預留邊坡擋土設施之水平
時,考量山坡地建築開發,基地周界條件相對複雜,
距離 ( 腹地 ) 需求為:L= △ H*1+[( △ H/5)+1]*2;
須於初期設計階段導入三維規劃 ( 圖 7),跳脫傳統平
若為填方區,則需預留邊坡擋土設施之水平距離 ( 腹
面配置思維,直接以立體模型結合模型環境參數分析,
地 ) 需求為:L= △ H*2+[( △ H/5)+1]*2。
進行多層面的評估,以利面對廠區水保設施用地規劃、
擋土結構分析、廠區高程設計、坡度檢討等議題,先 ➃ 若無法符合上述項目,則須採用建築外牆擋土消彌
行研擬因應對策。 高差,但增加的下部結構體勢必會直接反應於造價
成本。
面對山坡地開發,需以減少環境擾動、降低土方運棄
量為目標,同時建築及開整地皆符合山坡地建築開發 因此我們認為將上述分析流程建立為標準化腳本,透
相關規範,主要限制條件彙整如下: 過輸入不同基地的環境參數,模擬不同高程的挖填土
方量及擋土設施腹地需求,應是提高先期規劃專案管
理效率的必要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