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VOL.53
P. 103
TSMC/ Facility Published
研究方法
3.1 試驗地分區 3.3 智慧澆灌控制架構
試驗地位於台積電中科廠區晶圓十五B廠(臺中市西 為提供工作站穩定的電源,搭設小型太陽能板供現場
屯區新科路 1 號尾端)之格樑擋土牆,擋土牆占地 設備使用。於擋土牆現場隨機取 12 個格樑安裝土壤
2
約(10,000m )分 為上(H)、中(M)、下(L)三 層, 每 隔 溫溼度感測器,並以邏輯控制器 (B1z-10MR-25) 收集
50m 設立一個分區(編號 A 到 O),於編號 C- G 共 5 現場數據,搭配 4G 的訊號接收器將及時感測器數據
個分區內針對各層樣木進行量測,每個分區均於上、 傳送至機房端的控制器,當現場土壤溼度不足時便會
中、下層各選取10株杜鵑樣木為量測對象,一個分區 傳送訊號給噴灌電磁閥給水,直到溼度達到我們所設
共30株樣木。 定的標準。另外透過 4G 網路我們可以從遠端監測格
樑現場狀況並給予控制,不需再長途跋涉的跑到現場
確認狀況。( 圖8)
3.2 格樑杜鵑葉綠素螢光及水勢量測
試驗期間為 2021 年 4~7 月間,每株樣木量測 09:00、
12:00、15:00 三個時段的葉綠素螢光參數、葉片水
勢與環境光度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葉片水勢的量測頻率同前述三個時段,各層
選取 5 株樣木進行量測。葉綠素螢光參數以葉綠素螢
光 計 (MINI-PAM-II, WALZ, Germany) 進 行 量 測, 量
測前先進行暗處理,以鋁箔紙包覆待測葉片 30 分鐘
後量測各項螢光參數,並計算 PSII 最大光化學潛能
(Fv/Fm)。葉片水勢以水勢測量儀 (Psypro, Wescor,
France)搭配C-52 chamber量測,以打孔器打取葉圓
圖 8:格樑杜鵑智慧澆灌架構圖
片後放入C-52 內平衡一段時間後進行量測。環境光度
以手持式植物照明檢測儀 (PG200N, UPRtek, Taiwan)
於待測葉面附近量測,自上午 9 時至下午 16 時每小時
記錄一次。
結果分析
以攜帶式氣體交換分析儀 (LI-6400, LI-COR, USA) 搭
配人工光源葉室 (6400-02B LED light source) 進行
光合作用之量測,於噴灌前後各量測 3 株樣木在不
同 光 度 下 (2000、1500、1000、750、500、200、 4.1 格樑杜鵑澆水臨界值測定
100、50、20、10、5、0μmol m-2 s-1) 之 光 合 作
試驗期間適逢 2021 年旱季末期,自 5 月 30 日開始進
用速率變化,變換光度後待光合作用速率穩定再行
入雨季,試驗地 5 個量測日的環境光度如圖9 所示,
紀錄,並藉以建立光合作用光反應曲線,計算最大
擋土牆面向東南東方,由光度日變化結果可知,擋土
光 合 作 用 速 率 (maximum photosynthesis rate,
牆於 13:00 過後因地形位置遮蔽,試驗區域受遮蔭使
Amax)、光補償點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CP)
光度明顯下降,7 月量測到上午最高光度可達 2106.6
及暗呼吸速率 (dark respiration, Rd)。
µmol m-2s-1。試驗地 4~6 月均溫分別為 22.8℃、
28.1℃及 27.7℃,逐日均溫變化如圖 10 所示,試驗
期間最低溫為 4 月 10 日的 19.3℃,最高溫為 5 月 17
的 30.2℃。試驗期間日降雨量如圖2 所示,自 5 月
30 日起進入雨季,4~6 月降雨量分別為 12.5mm、
160mm 及 564.5m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