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Vol.06
P. 96
New
Vision
新象新知
書法藝術的抽象表現
延續了原設計 APA 擷取自書法墨色線條般流動概念,藉由濃墨、飛白、渲染三種中國書法的筆法,形成如
行雲流水般流動的建築造型,三個流線量體的交織除象徵三股文明的交流,整體造型表現上延伸書法藝術的抽
象概念。
這三個連線交織的量體,將融入嘉南平原的生態地景中,成為生態地景中流動的形體。象徵飛白的一筆,以
玻璃帷幕表現,配置於建築東側,量體的內部則規劃自然採光的空間;象徵濃墨的一筆,則以密實的量體表現,
除了呼應內部的典藏與展示空間對自然空間敏感的需求外,將量體配置於西側,可以降低整體建築的外殼耗能;
象徵渲染的第三筆畫,介於虛實二量體之間,以緩坡將遊客緩緩引入,向北穿過交織量體後,再以緩坡降至尾
端湖畔。
14 15
圖 14、主體建築夜間鳥瞰模擬圖 姚仁喜說:『我們利用亞洲文化交流,這是故宮南院的主題,把亞洲、中國、印度、波斯,用龍、馬、象這 3 個
代表的交流,把它轉換成中國書法的意境,希望在嘉南平原上呈現出一個生態環境裡面流動的形體。』 圖十五、主體建築模型上視圖
綠色、安全、防災
的建築設計
隔震墊
為善盡環保節能的世界公民責任,建築整體規
劃將透過綠色工法、綠色材料、綠色設計與綠色
地質改良樁
能源等行動,體現建築「綠色內涵」。因應南台
灣日照特性,建築西側以密實的量體遮擋西曬,
東側則以出簷遮陽,南北側設計開口達到室內通
風作用,將是一棟永續節能的綠建築。
為維護珍貴的國寶典藏安全,除了在建築基礎
下方進行地質改良以強化地質承載力外,建築結
構結合隔震設計,大幅提升建築耐震度。在防洪
考量上,除抬高地面高程外,另於典藏區額外設
置防水閘門,以因應氣候變遷的突發性洪水。 圖 16、建築結構結合隔震設計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