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Vol.27
P. 53

急毒性檢測數據,其檢測結果明顯
                                              參考文獻
              在脊椎生物 ( 鯉魚 ) 測試方面可符
                                               [1]  US EPA, Methods for Aquatic Toxicity
              合 TUa<1.43 之標準,但於非脊椎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s: Phase I
                                                  Toxicity Characterization Procedures.
              生物 ( 水蚤 ) 方面無法符合標準,                 Second Edition. EPA-600-R-91-003,
              由先前之 TIE  毒性鑑定 S1-3 所含              02/01/1991.
                                               [2]  US EPA, Methods for Aquatic Toxicity
                                       2+
              之毒性尚有鹽度與重金屬 (Cu )毒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s: Phase II
              性,因廠內廢水處理系統尚無法有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s
                                                  for Samples Exhibiting Acute  and
              效處理上述物質至非脊椎生物之目                     Chronic Toxicity. EPA-600-R-92-080,
              標,故若非脊椎生物 TUa 要穩定小                  09/01/1993.
                                               [3]  US EPA, Methods for Aquatic Toxicity
              於 1.43,需另外針對導電度與重金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s:  Phase  III
                   2+
              屬 (Cu ) 設置處理系統。                     Toxicity
                                               [4]  EPA-600/3-88/034,1988
                                               [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高科技產業放流水
                                                  中生物毒性成因之探討 (1/4) 專案研究
                                                  計畫期末報告,EPA-102-E3S5-02-01,
                                                  2013。
                                               [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高科技產業放流水
              結論                                  中生物毒性成因之探討 (2/4) 專案研究
                                                  計畫期末報告,EPA-102-E3S5-02-02,
                                                  2014。
                                               [7]  凌永健,高科技產業放流水中生物毒性
              目前廠內依照上述廢水毒性減量執                     成因之探討 (1/4) 專案研究計畫,行政
                                                  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委託研究,
              行成果,由原先兩種生物 TUa  皆                  2013。
              大於 5,執行減毒過後,脊椎生物                 [8]  環境保護署,「高科技產業廢水水質特
                                                  性分析及管制標準探討計畫」期末報告,
              小於 1,初步已達第一目標。惟放                    2007。
              流水之重金屬濃度尚屬偏高,若須                  [9]  環境保護署,「產業廢水污染調查及管
                                                  制措施研議計畫 ( 第一 ~ 三年 )」期末
              穩定達成非脊椎生物 TUa<1.43,                 報告,2009~2011。
              勢必持續降低放流中之導電度與重                  [10]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2011 年。
              金屬濃度。
              此外,依據 TIE  毒物特性試驗及毒
              性鑑定分析結果,判斷放流口水樣
              的毒性來源主要來自於過氧化氫、
              NaOCl( 自由餘氯與結合餘氯 )、金
              屬銅離子、鹽度及氨氮。添加酵素
              ( 廠定目標濃度 30 mg/L) 可有效
              分解過氧化氫,但會在放流水中產
              生過飽和氧,對水生生物的毒性反
              而增加,因此建議添加酵素後的放
              流水需增加曝氣或攪動方式,讓水
              中過飽和氧逸散消失。






























                                                                               300mm FABS FACILITY JOURNAL          SEPTEMBER  2017  53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