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Vol.27
P. 48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理、化學性質,包含 pH 值的改變、
                                             表 4、水樣毒性鑑定試驗流程
            可過濾性、溶解度、固體物質的分
            離與萃取等等。
                                                 廢水處理方式                 去除毒性物質種類或目的


            第二階段:毒性鑑定程序                          初始毒性試驗                 找出適當的曝露濃度,以利後續毒性試驗
            毒性鑑定程序是毒性鑑定評估 (TIE)                  基礎廢水毒性試驗               物化處理前後做比較,推測毒物的性質類型
            的第二階段,利用第一階段提供
            的毒物物理 / 化學特性鑑定出可能                    漸次調整pH試驗               氨氮
            的毒物,再以更進一步的實驗方
            法或更精密之儀器來分離毒物種                                              毒物的溶解度及極性產生變化
            類,再由第三階段來確認毒物。第
            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將有毒物質的                                             改變金屬錯化合物的型式
            類別鑑定出來,第二階段則承接
            第一階段,其首要工作就是將有                       過濾                     固體物質
            毒物質與無毒物質分離開來。雖
            然 如 許 多 儀 器( 如 GC-MS、ICP-            空氣曝氣                   揮發毒性物質而減少毒性
            MS 等)能讓我們一次鑑定出多種
            化學物質,但如同我們選擇以毒性                                             易氧化性的成分
            為基礎的 TIE 而不選用傳統化學分
            析評估的原因一樣,我們無法在使                      碳18固相萃取試驗              有機物質或極性較低之金屬鉗合物
            用上述儀器鑑定出污染物的同時也
            得到毒性上的資料,因污染物間彼                      還原試驗(硫代硫酸鈉)            餘氯、過氧化氫、
            此會產生協同 (Synergistic)、拮抗
                                                 陽離子交換樹脂                陽離子
            (Antagonistic)、 加 成 (Addition) 和
            增 強 (Potentiation) 等 不 同 毒 性 反
                                                 沸石吸附試驗                 +1價離子
            應作用,一般不易單獨以個別物質
            的加成毒性,判斷其對承受水體生
            物之影響。所以除非在第一階段就
            已經提供足夠的資訊讓我們可以推                  表 5、水樣背景值
            斷出可能的毒物為何,否則就需要
            將毒物分離出來。在這個階段中,                      採樣點編號        單位         S1-1        S1-2       S1-3
            對於試驗結果的解釋上有一點須特
            別注意,即第二階段的試驗結果只                      日期                      2015.11.19  2015.12.3  2105.12.17
            允許我們「驗證假設」。因為在一
            般的實驗設計上,它們通常是被設                      pH           -          6.85        6.61       6.59
            計來驗證或排除一個假設的可能
            性,所以無法提供額外的推論來排                      電導度          mS/cm      7.26        5.94       8.04
            除假設。

                                                 溶氧度          mg/L       13.6        12.9       11.7

            第三階段:毒物確認程序                          懸浮固體         mg/L       10          4           10

            經過第一和第二階段的毒物特性分
                                                 氨氮           mg/L       19.9        36.6        41.4
            析後,可能已找出單一毒物,亦可
            能只找出某一類的化學毒物而無法
                                                 水硬度           mg CaCO 3 /L   391.6   267       269
            再細分出單一的物質,這些結果均
            可在第三階段找出較明確的答案,
            以下為幾種確認方式。                           H 2 O 2      mg/L       1.5         0.09       210

            除現場測定 pH 值、導電度及溶氧                    NaClO        mg/L       0.06        0.03       0.09
            度外,採樣完返回實驗室後即進行



            48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