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Vol.28
P. 91

前言

                                                  我    們使用的交流電力系統,具有「不能等、不能存、動態平衡」                        [1]  的
                                                       特質,發電廠必需隨著用電需求,用多少,發多少,維持供電、用
                                                  電的平衡,供應不及就是用戶停電,供過於求,一樣有跳電風險。而其
                                                  不能儲存的特性,必需建足夠的發電廠,因應用電量最高時的需求。但
                                                  在台灣發電廠建廠時程長、困難重重,若能將電力於夜間用電量低時儲
                                                  存、白天用電高時供應,就能緩解電力供應的壓力。

                                                  近年來電力電子技術的進步、鋰鐵電池價格與應用的普及,使得電力
                                                  電子元件類型 MW 以上的電力儲能技術變得可行。2015 年加州 Aliso
                                                  Canyon 天然氣儲氣洩漏事件,成為此一技術的指標事件;加州州長簽署
                                                  緊急指令,授權採取行動以確保電力系統的穩定,電力公司在 6 個月內
                                                  建置 100MW 的儲能系統,相當於一個 12 吋廠的用電量,並且成功上
                                                  線運轉,支援夏天的尖峰用電,避免了 14 天的預期停電,這實證了其
                                                  可行性   [2] 。

                                                  在 2017 年 8 月初東台灣的和平電廠電塔倒塌,少了 1300MW 的供電能
                                                  力,台灣進入供電紅燈警戒,可行的六方案中的第六項即為與美商建構
                                                  儲能系統,以降低尖峰負載需求 [3]。隨即在 8 月 15 日的大潭電廠跳機,
                                                  台灣發生大停電,這益顯得儲能技術的發展,對電力供應的可靠度,在
                                                  現階段遠比綠能的推廣重要。




                                                  電力儲能系統簡介


                                                  電力儲能系統原理與使用
                                                  電力儲能系統典型架構如 圖1,包含儲能元件、交直流轉換與控制系統、
                                                  連結電力系統與使用者負載,可再連結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發電。

                                                  其儲能是以化學電池為儲能元件,簡單的說就是將接收到的電能利用電
                                                  力電子電路對電池充電,把電能儲存起來,然後在需要能量的時候,再
                                                  藉由電力電子電路將儲存在電池的能量轉換為電能以供使用。其接受的
                                                  電能,可以來自電力系統、再生能源。儲能元件,也有其它不同的型式
              南澳大利亞電力儲能系統   圖片來源 / Tesla          可供選擇。



                藉由交直流轉換系統的控制,可將轉換的電能併聯至電力系統,如發電機般供電,也能對內供應用戶的負載需求。

                由於其交直流轉換為電力電子的固定KW級模組化設計,可多組併聯擴充整體系統輸出、輸入容量,而其儲能電
                池也隨需求時間,可配置2小時或8小時以上更長的電池容量,相對於發電機的固定輸出容量,具備容量增減彈
                性。

                一般用戶與電力系統,用電典型曲線如 圖2 所示,白天人員活動,使用空調、電器設備等,用電高,夜間休息用
                電量下降。儲能系統可在夜間 9 點至早上 9 點系統行儲能,白天的 12 小時輸出電力,若儲能系統容量足夠,可
                不斷輸出電力,平坦化負載直至夜間,讓白天、夜間的負載相差不大;若裝置容量較低,可僅在中午用電尖峰時
                輸出,是所謂削尖峰的應用。這兩種應用,都可降低電力公司最大發電量的需求,亦即備載容量的百分比。若可
                大規模的應用,可以緩解目前台灣尖峰用電,備載容量不足的困境。

                                                                   簡
                                  不論是追求新知、解決問題、參與新廠設計與                           交大電控工程研究所畢業,現任職伊頓公司研
                     丁 興         建造,非常欣賞廠務工程師們「逢山開路,遇               明 德          發部經理。四年駐大陸經驗。曾任台灣電機電
                                 水搭橋」的精神,尤其能在台積與一群優秀的               Martin Chien   子工業同業公會電力電子技術人訓班講師,為
 關鍵詞/ 雙向併網、儲能系統、不斷電系統、鋰電池        同仁,愉快的合作,是工作生涯中最幸運的事。                          伊頓公司六標準差設計大黑帶 (DFSS MBB)。
                    張 D.H. Chang
 Keywords/ Bi-directional Grid-tied, Nergy Storage, 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Lithium Battery


                                                                               300mm FABS FACILITY JOURNAL         DECEMBER  2017  91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