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vol.49
P. 40
VOL.49 廠務季刊 內部控制管理對組織的重要性
計畫方法
3.1 內部控制制度 相關規劃、監督等需求。溝通,則指把資訊適時適
當地告知資訊需求者,讓相關執行者有所依循。
所謂內部控制係指企業組織或機構在日常運作上的一
種管理過程,用以達到組織資訊之可靠性與完整性,管 ❺監督:所謂監督,係指自行檢查內部控制制度品質
理階層之政策、計畫推動,法令遵循,組織資產、資源 之過程。評估前面四項因素之執行狀況。而監督又
之有效利用,以使組織在營運或專案計畫目標之達成。 分兩種 : ➀持續性監督:係指在內部控制之執行過
亦即在合法中提昇績效,提高資源運用效能,使興利 程中之力行並持續的監督,此為實際執行者執行;
與防弊兼顧的重要制度,而制度內容主要由組織內部 ➁個別評估 : 係由內部稽核人員、監察人等人士進
各單位設計、建置,組織所有員工均須共同遵循。 行,由於這些人不是業務的主要負責人,不可能持
續不斷,故稱為個別或間斷評估。
目 前 由 美 國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委員會所發布的內部控制整體架構
( 圖 1),已是全球主管機關與企業參考之依歸,COSO
指出內部控制包括五個相互有關聯的組成要素:
❶控制環境:組織文化、內控認知 ( 內控為所有人員
責任並非稽核人員專屬工作 )
❷風險評估:辨認、分析與管理風險
❸控制活動:政策、規章制度
❹資訊與溝通:業務、財務資訊揭露與傳達
❺監督:相關主管或稽核人員之內部稽核
圖 1:內部控制架構
因此組織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就要從這五個
方面著力:
❶控制環境:影響控制環境之因素主要在➀組織內員
工之價值觀與能力;➁主管階層之管理哲學與經營
風格;➂部門權責之劃分與分工;➃聘雇與訓練員
工,及指派工作之方式。
❷風險評估:係指組織在運作管理上認為會影響其目
標達不成之因素 ( 即風險因子 ),並評估風險因子
之嚴重程度及發生可能性之過程 ( 項目、金額、機
率 ),最後再制訂相關作法以降低風險發生之機率
( 如目前運作之內部控制自評管理 )。
❸控制活動:即執行所制定之控制政策與程序,以確
保相關規章制度被執行之作為。而控制活動之目標
是保障資產實體的安全、保證資訊之正確,或提昇
績效。
❹資訊與溝通:資訊指資訊的產生,溝通指資訊的傳 圖 2:台積電內部控制自評管理
遞。組織內之資訊要讓所有人清楚了解,同時可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