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5 - 52
P. 235
VOL.52 廠務季刊 生物工藝處理 TMAH 廢水實踐分享與創新發想
2.2 厭氧生物處理工藝及發展歷史 2.2.2 三代厭氧反應器的演變
在厭氧技術發展的一百多年時間內,厭氧反應器同樣歷
厭氧生物處理,就是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特性 , 將
經了多代更迭,主要的三代厭氧反應器如表4。其中二代
廢水中有機物進行還原,同時產生甲烷氣體的一種經
和三代厭氧反應器如今應用最為普遍 ( 如圖5),而在這其
[06]
濟而有效的處理技術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 厭
中,UASB(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 ) 以其有機負荷位居二代首
氧硝化 ),就是在無分子氧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
位、工藝簡化、容積利用率高等優點而被廣汎應用。
的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複雜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
和二氧化碳等。厭氧與好氧過程的根本區別,就是不
利用 (UASB) 的特性,同時結合 TMAH 廢水生物處理技
以分子態氧作為受氫體,而以化合態的氧、碳、硫、
術在台灣光電廠應用成功的案例,上海厰創新性的選
氫等作為受氫體。
擇 UASB 來處理半導體工廠的 TMAH 廢水,成功降解
TMAH 廢水,減少廢棄物二次污染排放,同時將該工藝
2.2.1 厭氧技術發展歷史
處理流程與生活污水處理工藝相結合,實現 TMAH 和
厭氧技術始於 1881 年,具有非常精彩豐富的發展歷 生活污水兩種有機廢水處理水質達標處理並回用至綠化
程,具體如表3。 澆灌用水,符合公司 ESG 理念。
表 3:厭氧技術發展歷史
時間 國家 事件 特點
1881 法國 Cosmos雜誌報導應用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市政污水
1896 英國 第一座處理生活污水的厭氧消化池,沼氣用於照明
污泥與廢水完全混合SRT與HRT相同,
厭氧微生物濃度低,處理效果差
1914 美國 14座城市建立了厭氧硝化池
1940 澳大利亞 連續攪拌的厭氧硝化池
增設污泥回流裝置SRT>HRT,
20世紀50年代 厭氧接觸反應器
提高了負荷與處理效率
表 4:三代厭氧反應器的演變
名稱 特點 代表
普通厭氧接觸工藝
第一代 用於污泥和糞肥的消化,生活污水的處理。
厭氧消化器
以提高微生物濃度和停留時間,強化傳質作用, 厭氧濾器(AF)
第二代 縮短液體停留時間為基礎。實現SRT和HRT相分離, 厭氧流化床 (AFB)
提高反應器內污泥濃度。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 (UASB)
厭氧膨脹顆粒污泥床(EGSB)
內迴圈式厭氧反應器(IC)
第三代 解決污泥流失問題。 厭氧上流污泥床篩檢程式(UBF)
厭氧折板式反應器(ABR)
厭氧續批式間歇反應器(AS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