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Vol.11
P. 21
預鑄工法之構件生產
規劃─以十四廠六期
廠房應用為例
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遷,傳統結構體場鑄的技術工,
日漸缺乏;形成以往的專案經常因缺工而導致進度延宕的風險;然而
建廠的速度卻又不斷提昇,且新建廠房的數量也同步增加,因此本文
主要說明預鑄工法的生產規劃的特點,並且以應用預鑄工法施作地下
室結構體的 F14P6 Fab 專案為例。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受到戰爭的被壞,房屋大量倒塌傾毀,短
時間內需要大量的建築勞工進行重建,因此戰後房屋的需求造成預
鑄工法在國外產生,而台灣約在民國六十年引進預鑄工法,主要以
版式預鑄為主,其後逐漸發展預鑄外牆及 SRC 結構體預鑄。
目前在台南科學園區 F14P5、F14P6 ( 晶圓廠房規模均為以往廠房
面積的 1.5~2 倍 ),以及其他同業電子廠房,同時進行建廠工程,
傳統模板工及鋼筋工不足問題,更形嚴重。就 F14P6 而言,預計
宋思賢 Alan Song
即使伴隨著希望所帶來的失望,內心依舊悸動
「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是新工處的大家庭裡,我所學習到的熱情和盼望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SEPTEMBTER 201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