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Vol.20
P. 55
計來控制氧化或還原劑之添加。
圖三、異味控制技術常用防制設備
ORP 控制原理如下:
a[Ox]+n e- b [Re] E o ORP=
餐飲業空氣污染防制技術手冊,將控制分成三階段
(Eo-Eref)-(RT/nF)ln([Re]b/[Ox]a)
油煙異味 前處理設備 管末處理設備 排放管道 大氣排放
其中:
前處理設備 管末處理設備 排放口管理 E o :氧化劑之標準還原電位
-檔板煙罩 -靜電機 -通風良好
-濾網煙罩 -水洗機 -足夠之緩衝距離 F :法拉第常數
-水幕式煙罩 -活性碳吸附、UV-O 3 設備 -排放方向為垂直
-透析膜芳香劑 向上 Eref:參考電極之還原電位
-排放口不受任何 [Ox] :氧化劑濃度
障礙物之阻礙
R :氣體常數
[Re] :氧化劑還原產物濃度
n :電子數
文獻回顧 極高之餐飲油煙黏滯於極板上,影 T :凱氏溫度 (K)
響極板正常放電及吸引油煙顆粒附
氧化劑濃度 [Ox] 降低時,ORP 降
著,導致油煙去除效率降低,因此
低,系統即自動加氧化劑,使 ORP
需定期清洗,但卻會有噪音與廢水
參考東海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 維持在一定值以上。為使系統能持
污染之二次公害產生。
鄧宗禹教授的「餐飲業異味問題及 續有效運轉,利用 ICT 技術將被監
處理簡報」中提到的幾種異味控制 活性吸附裝置對臭味去除效率可達 控項目控制在如下建議範圍:
技術的常用防制設備 圖三 ,其中前 到 60~90%,但對油煙去除效率
– 將 pH 值控制在 8.0 左右,使氧
處理設備即是在台積電廚房中的煙 極微,且油煙很容易阻塞活性碳孔
化劑(家用漂白水)活性最大。
罩設備,而管末處理設備即是本次 徑,因此必須經常置換新的活性
氧化劑活力愈大表示氧化能力愈
研究的標的 [2] 。 碳,徒增操作成本。 [3]
強,讓系統去除異味的能力也愈
由周明顯、謝祝欽、張仁瑞教授於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處理設備外, 大。
「餐飲業油煙及臭味污染防制技術 一般對於排氣異味控制方法有物理
– 將 ORP 值控制在 800-900mV,
之研發與推廣:化學洗滌法」研究 法(水洗、活性碳吸附、冷凝、靜
讓 ORP 值在低於 800mV 時,系
報告中指出;水洗機為目前餐飲業 電除塵等)、化學法(次氯酸濕式
統會自動添加氧化劑(漂白水),
常見之油煙廢氣防制設備之一,主 氧化、臭氧洗滌、過氧化氫洗滌、
維持洗滌液的氧化能力。
要為去除廢氣中的油煙,對異味去 過氧化氫 / 亞鐵洗滌、臭氧接觸、
– 導電度越高表示水中鹽度(加藥
除較無效果,雖然其設置成本相對 觸媒焚化、火焰焚化等)、生物法
累積)越高,利用自動排水,將
較低,但其去除機制乃以清水作為 (生物滴濾塔、生物濾床、生物洗
較高鹽度的洗滌液適度更換為一
洗滌液,屬於純物理性質之吸收反 滌)。還有用紫外線(UV 燈)方式,
般自來水;可防止洗滌液對水洗
應,因此洗滌液容易達到飽和,導 其目的如同在洗滌液中加入漂白水
機的水槽造成不銹鋼鹽蝕,縮短
致油煙之氧化及去除效果降低。要 做為氧化劑,利用紫外線來破壞異
系統使用壽命,我們將導電度控
解決水洗機處理異味效果不佳的方 味污染物的化學鍵結;進而達去除
制 在 >2000μS/cm 時即啟動排
式,在大多數的參考文獻中多以添 異味的目的,但初設成本較貴。對
水,補充新水。
加氧化劑(建議使用家用漂白水, 含低濃度 (<50ppm) 異味物質排氣,
6% 有效氯)的化學洗滌法為較便 以化學洗滌或生物法處理較為經 – 靜電集塵機高壓產生器的電壓及
宜及普遍的建議作法,此法在控制 濟,亦可達滿意效果。 [4] 電流數值能讓操作人員清楚極板
上需特別排氣中的餘氯濃度。 與高壓產生器否正常運轉?如果
BAS 發現電壓偏低時,會主動發
靜電集塵機也是常被使用之防制設
出警報並以簡訊通知相關人員到
備,此亦為目前技術較為純熟之油
煙廢氣防制設備,但因為其乃利用 控制原理 現場檢視,確認是極板或高壓產
高壓電流放電原理使粒狀污染物帶 生器故障需安排更換?或是極板
被油滴污染;致使吸附油霧的效
電而被收集於電極板上進而去除
果變差,此時就應該安排進行保
之,所以在操作上的危險性較高, 在參考相關文獻及接受中山大學環
養。
於安全考量下需具有專業技術之操 境研究所周明顯教授的指導,一般
作人員。靜電集塵機在搭配前處 而言,水洗機洗滌液的 pH 值及氧 基於上述說明,我們希望能藉由導
理設備下,處理油煙之效率雖可達 化劑濃度對異味去除及氧化或還原 入 RSPC 系統的智慧化;設置感測
80%,但對於臭味的處理能力卻不 效率影響顯著,可分別以 pH 值控 器;監測並收集水洗機洗滌水槽中
及 60%,最困擾的問題乃黏稠性 制器來控制酸或鹼之添加,以 ORP 的 pH 值、導電度及 ORP,靜
NEW FAB ENGINEERING JOURNAL DECEMBER 2015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