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Vol.32
P. 60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文獻探討                             圖1、發火性物質洩漏反應                                                                            表 2、發火性物質工安事件案例分析



                                                                                                                                          事件       美國麻州陶氏化學-火災爆炸           美國麻州陶氏化學-火災爆炸          UCLA實驗室-火災
            探討發火性物質之基本特性、事故                                                                                                                        (2016/1/8)              (2013/10/9)            (2008/12/29)
            案例分析、滅火應變策略及SEMI-
            5761B安全規範,藉此作為建立研                                                                                                             發火性物質    三甲基鋁 (TMA)              三甲基銦 (TMI)             叔丁基鋰 (t-BuLi)
            究方法參考依據。
                                                                                                                                          事件說明     TMA之回收系統壓力異常,進行檢        TMI 製程中,欲將不銹鋼瓶從手       實驗人員使用注射器取用t-BuLi時,意外將塞柱
                                                                                                                                                   查維修時發生火災爆炸              套箱轉移至下一個製程位置時,         整體拉出,使化學品與空氣接觸起火燃燒,並且
                                                                                                                                                                           發生火災爆炸                 打翻放置在一旁之正己烷,導致全身起火
            發火性物質基本特性
                                                                                                                                          調查結果     系統管路滲漏,使空氣與TMA接         鋼瓶球閥中的清潔液殘留不慎與         注射器取用化學品時不慎與空氣接觸起火燃燒
            (以三甲基鋁為例)                                                                                                                              觸,造成一連串起火爆炸反應           TMI接觸,引起不當之化學反應
            三甲基鋁(Triethylaluminium,化                                                                                                      職業災害     受傷5人                    死亡 1人                  死亡 1人
            學式是Al(CH 3 ) 3 ,簡稱TMA),
                                               洩漏自燃及產生大量煙霧                     與水接觸產生瞬間爆炸                                                 問題檢討     未穿著適當的防火防護具             未穿著適當的防火防護具            單獨作業
            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               照片來源:台灣默克                                                                                           系統管線及鋼瓶焊縫墊片處未實施         鋼瓶作業前檢點不確實             未穿著防火防護具
            7 5 -2 4 -1 ,聯合國危險品編號                                                                                                                  定期安全檢查管路作業前未將危害                                人員不清楚緊急沖淋設備位置,往反方向求救
                                                                                                                                                   物排空、隔離
            (UN  number):3394,分子量為
            144.17,屬發火性質第1級、禁水                                                                                                            資料來源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  C&EN Safety Zone  Copyright Toronto Star Newspapers Ltd
                                             表 1、三甲基鋁安全資料說明
            性質第1級與嚴重損傷/刺激眼睛
            物質第1級。參考安全資料表所提
                                               名稱                      化學結構圖
            供三甲基鋁相關特性如  表1 ,其特                                                                                                       圖2、發火性物質:一般乾粉滅火實驗
            性為暴露在空氣中會自燃,遇水釋
                                               中文名稱    三甲基鋁            在兩個鋁原子之間有一個共用的甲基,中甲基上的每個
            放可自燃的易燃氣體及不可使用水                                            碳原子都被三個氫原子和兩個鋁原子包圍
            霧及泡沫進行滅火避免產生劇烈反                    英文名稱    Trimethylaluminium
            應。三甲基鋁洩漏時除了自燃的危                    CAS No.  75-24-1
                                                                              Al
            害外,需防範易燃氣體累積達到可
                                               危害分類    發火1級、禁水1級
            爆炸的濃度,以及移除週邊可燃物
            避免延燒。     [1]                      危害圖示
                                                                                                                                       化學品注入                   乾粉噴放                    擾動                      復燃
                                                                                                                                       照片來源:台灣默克
            三甲基鋁在空氣中自燃現象來自於                    物理狀態    液態
            下列反應模式,連鎖反應伴隨著大
                                               pH值     NA
            量熱能的釋放,反應過程中產生自
            由基又持續與其他分子碰撞,釋放                    熔點      15°C                                                                          圖3、發火性物質滅火測試
            出更多的熱能及甲烷氣體導致劇烈                    閃火點     -17°C
            燃燒。   [2]                                                     H     C
                                               沸點      125°C
            三甲基鋁與水產生的化學反應式如
                                               自燃溫度    20°C
            下:
                                               蒸氣壓     1.6 kPa
            (CH 3 ) 3 Al+OH 2 →(CH 3 ) 3 Al:OH 2
                                               密度      0.75
            (CH 3 ) 3 Al:OH 2 →(CH 3 ) 2 AlOH+CH 4
                                               溶解度     劇烈反應
            (CH 3 ) 2 AlOH→ (CH 3 )AlO+2CH 4
                                               資料來源    GHS化學品全球調合制度, https://ghs.osha.gov.tw
            (CH 3 )AlO→AlO+2CH 4 +CH 4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
            事故案例分析

            收集國外發火性物質洩漏造成的事
                                             全行為及不安全環境,將導致二次                 美國ANSUL公司進行發火性物質滅                                         蛭石滅火 (有效)                       MET-L-KYL 乾粉滅火 (有效)             CO 2   滅火 (無效)
            故案例,如  表2所示,探討事故關                                                                                                          覆蓋即滅火,擾動不復燃                     乾粉噴射與化學品充份混合,唯噴射壓力              火焰持續燃燒,無禁水反應
                                             災害會更為嚴重,需要落實操作人                 火實驗,發現一般乾粉滅火劑僅能
            鍵因素,發現災害共同性的問題在                                                                                                                                            造成火源溢散及煙塵影響
                                             員的訓練管制及危害物儲存及自動                 表面覆蓋將火焰撲滅,經擾動後當                                           照片來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發火性物質滅火測試
            於人員均未穿著適當的防火護具,
                                             檢查,務必讓作業人員清楚危害,                 下層發火性物質再與空氣接觸時會
            不安全的作業環境-導致發火性物
                                             硬體保護隨時有效,避免災害發
            質洩漏時與其他可燃物接觸造成二                                                  立即復燃,由此可見一般乾粉僅有
                                             生。
            次災害、未落實自動檢查及作業前                                                  覆蓋去氧的功能,無法有效吸附及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毒災應變隊分                  氧化碳等三種測試方式,實驗結果                 滅火,觀察燃燒盆內無禁水反應發
            未將危害物排空或隔離,導致陶氏                                                  撲滅發火性物質洩漏自燃的問題,                                         別進行發火性物質滅火測試,採用                  使用蛭石及MET-L-KYL特殊乾粉              生,如 圖3 。
            化學發生兩次意外災害。任何不安                  滅火應變策略                          如 圖2 。  [4]                                             蛭石、MET-L-KYL特殊乾粉及二               能有效撲滅火勢,二氧化碳則無法                 使用限制上若處於開放空間或風勢



            60                                                                                                                                                                                               FACILITY JOURNAL          DECEMBER  2018  61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