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Vol.35
P. 28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採樣及分析
表 2、各項空氣污染物之空氣品質標準規定 圖3、Aerosol filtration mechanism illustration [23] 圖7、Depth-filtration system block diagram
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進行採樣及
項目 標準值 單位 直接截留 靜電吸引 分析,利用微孔均勻沉降衝擊器
MOUDI (Micro-Orifice Uniform
Filter inlet Filter inlet
總懸浮微粒(TSP) 二十四小時值 250 μg/m 3 sampling point sampling point Deposit Impactor)於深層式濾網箱
(微克/立方公尺)
入、出口端進行採樣,並測量各粒
年幾何平均值 130
ber cross FLOW 徑之重量分布,再利用離子層析儀
粒徑小於等於10 日平均值或二 125 section STREAMLINES 法(Ion Chromatography, IC)做離子
微米(μm)之懸浮 十四小時值 TEL_FSI
微粒(PM10) 成分分析。氣相的測量則利用多孔
年平均值 65 金屬片進行氣體吸附,最後再以IC
Local scrubber Depth-Filtration
粒徑小於等於 二十四小時值 35 慣性衝擊 布朗擴散 法進行濃度分析。
2.5微米(μm)之懸
浮微粒(PM2.5) 年平均值 15
圖8、Concentrationsin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of in/outlet
二氧化硫(SO 2 ) 小時平均值 0.25 ppm (體積濃度 圖5、Filter efficiency for individual single-fiber mechanisms
百萬分之一) [21]
and total efficiency
日平均值 0.1
250,000 結果與分析
100
年平均值 0.03 219,137
Filter Inlet
二氧化氮(NO 2 ) 小時平均值 0.25 200,000 Filter Outlet
collection efficiency/% 50 total filter
年平均值 0.05 150,000 於酸槽之機台尾氣,經水渦流機處
理後,串聯深層式濾網箱,委託工
diffusion
一氧化碳(CO) 小時平均值 35 interception Particle conc. ( g/m 3 ) 業技術研究院-空氣污染防治研究
impaction
八小時平均值 9 settling 100,000 88,241 室進行檢測,於箱體入、出口裝設
most penetrating
particle size 74,501 採樣儀器,其檢測結果如下。
臭氧(O 3 ) 小時平均值 0.12 48,170
50,000
八小時平均值 0.06 0 15,211
0.01 0.1 1.0 10.0 668 380 1,025 86 3,988 49 1,613 懸浮微粒質量濃度
3
鉛(Pb) 月平均值 1.0 μg/m (微克/方方公尺) particle diameter/µm 0 <0.1 0.1-0.4 0.4-1.0 1.0-2.5 2.5-10 10-18.0
Particle size range ( m) 深層式濾網箱入口端總質量
3
328568μg/m 圖8,其中以PM
圖4、Operative particle size in various interaction mechanisms [24] 圖6、深層式濾網桶 0.4-1.0之濃度最高為219137 μg/
3
圖9、Mass distributionsin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of in/outlet m ,其次為PM0.1-0.4之88241
Particle diameter (µm) μg/m 。轉換為分徑百分比 圖9,則
3
0.3 1 10
250,000 以PM0.4-1.0所佔之比例最高為67
%,其次為PM0.1-0.4之27 %。
67% Filter Inlet
Diffusion + Interception Inertial impaction Gravity + clogging 200,000 60% Filter Outlet
Particle mass distribution (%) 100,000 39% -1.0最高為74501μg/m ,其次為
Electrostatic 深層式濾網箱出口端總質量
Sieving 150,000 124500μg/m 圖8,同樣以PM0.4
3
3
3
PM0.1-0.4之48170μg/m 。轉換
1.0所佔比例最高為60%,其次為
P: 氣懸微粒貫穿率 (diffusion deposition),E r :攔截 計畫方法 50,000 27% 為分徑百分比 圖9,則以PM0.4-
(aerosol penetration) 沈積(interception deposition), PM0.1-0.4之39%。
5%
:濾材充填密度(packing density) E i :衝擊沈積(impac tio n 1% 0% 1% 0% 1% 0% 0%
V f 0
depo sitio n ), E g :重力沈積 系統架構 <0.1 0.1-0.4 0.4-1.0 1.0-2.5 2.5-10 10-18.0
w:濾材厚度(filter thickness)
(gravitational set-tling),E p :介電 Particle size range ( m) 懸浮微粒之去除效率
a f :纖維半徑(fiber radius) 力(dielectrophoretic force),E c,n : 本研究所使用之深度淨化系統,
主要以纖維狀的材料加工成為毛 各粒徑之去除效率如 圖10,總微粒
:總單一纖維過濾效率(total 庫侖力(Coulombic force),E m :感
E f
毯狀,纖維的直徑平均2μm,多為 去除效率為62.1%,其中PM1.0-
single fiber filtration efficiency) 應力(image force)。
10μm以下,較細的直徑可達0.01 密合,使其均勻且有效固定支援架 深層式濾桶架構在水渦流機後方的 18.0之移除效率均在90%以上。效
其中濾材的總單一纖維過濾效率 μm,深度淨化系統之纖維材料纏繞 上,而支援架本體則使用可耐酸鹼 濾網箱(Filter housing)中,一箱裝 率最高粒徑為2.5-10.0μm,而效率
:擴散沈積 於支援架上,並使用加壓設備使其 之塑膠材質,其成品如 圖6所示。 載四桶深層式濾桶,如 圖7 。 最低者為PM0.1。
E f 為各效率總合: E d
28 FACILITY JOURNAL SEPTEMBER 2019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