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Vol.41
P. 45

5

                                                                                                                                          4
                                                                                                                3



                                                                                                                13
 11
                                                                                                                                          14

                                                                                                                                                                                                                                                                                                                                                                              15
 22

                                                                                                                                                                                                                                                                                                                                                                                                        26






















































 31
                                                                                                                                                                                                                                                                                                                                                                             35

                                                                                                                                                                                                                                                                                                                                                                                                        36

                                                                                                               33

                                                                                                                                          34
 32
 物壓重,使木板與地面緊密接觸,以重 垂直 擊木板  5.  結論  21 1  2 12       TSMC / FACILITY DIVISION PUBLISHED                         23                         24  根據中華 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資料, 國108                    營造業 比永遠在40%以上(如 表2 圖3),最高還曾經來到                                                                                                                                                   25                         6 16
 產生P波,平行地面 擊木板兩側產生S波,一般都以正  VOL.41                                                                                                        年重大職災  人數營造業共168人, 全年度316人的53.2                   54.6%,也就是說全國有將近一半的  職災是發生在營建工
 至截 為止(9月底), 泥已 除77,171m ,約83%;原土
 2
 反兩向 擊木板之兩側,以產生正反兩向之S波,以確定                               廠務季刊                                                                             %;再參考近期筆者有接觸之新建專案歷史資料,發現達到                        地,這是個極度嚴 且急需改變的現象。
 3
 回填已完成190,741m ,級配回填已完成167,680m ,完成率約
 3
 S波之到達時間。(如 圖23所示)                                                                                                                        通報等級的職災有73.5%是發生在土建階段,其主因推測為
 97%。
                                                          URL.http://nfjournal/                                                           施作人員的歷史經驗或教育背景使其對「安全行為」的判斷
 工地密度試驗,原土回填已取樣669孔(規範值90%),
                                                                                                                                          較為大 (e.g.隨意  施工架、不穿個人防護具),所以更容
 不合格8孔(重新 壓加倍取樣後合格);級配回填取樣418孔,
                                                                                                                                          易在施作過程中出現不安全行為,若此時工地管理者或稽核
 皆符合規範值(92%);分佈圖如 圖24所示。  高 技建廠 案 合式智慧管理發展                                                                                                人員無法即時且準確的掌握這些發生在工地各處的資訊,就
 為求回填成果是否符合設計需求,依回填材料、結構部                                                                                                                 會導致安全決策延 。故,如何導入新技術與新觀點來增進
 位依面積數量進行劃分;預定取樣15孔進行性能驗證(如 圖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Smart Management System for High-Tech FAB                                    情報 集的效率、現場稽核的強度、制定決策的速度就是工
 25所示)。已完成13孔性能驗證(如 表5所示),SPT-N值皆  Construction Project
                                                                                                                                          地能否被 善管理的關鍵。例如,將防護計畫系統、證照登
 >3( 泥設定N值); 力波速皆大於預設設計值(原土>130
                                                                                          文│黃     升│新廠工程管理部│                              錄系統、施工單 請系統三者結合,打造自動卡關機制以減
 m/sec,級配>170m/sec)。
                                                                                                                                          少人工審單的 失;或是在  水車(掃地機& 水車)等環保
 自台積建廠以來,首次進行填 造地的作業,除了先天
                 關鍵詞 / Keywords                                摘要                                                                         機具加裝行動式網路攝影機,時刻觀察司機視 及行車路徑,
 地質不良(地下水位高),天候因素(短   與  )對現場的
                                                                                                                                          藉以督導值 狀況並調整責任區範圍。
 影響甚 ,該如何兼顧工進、環保下達到回填品質,都考驗
                 營建工地管理 /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營建工程通常係以層層分包之模式進行,在工程規模日漸                                                  筆者歷經數年的廠房新建工程,在工地管理過程中不斷
 著 隊智力與耐力。由回填後性能驗證的數值顯示,回填作
                 無線網狀網路 / Wireless Mesh Network                大且專業技術日益複雜的趨勢下,工地管理的難度也同等 升不                                               地  、累積、創新、改善,最終歸 出一套整合式智慧管
 業品質皆符合設計需求。
                                                               少。工地管理者不但要隨時掌握施工現場的各種情形,還要預見                                               理方法。此「方法」由電腦軟件、設備硬體及管理制度三者
                                                               潛在風險制定出可被現場人員接受、執行且有實際效果的管理規                                               相互搭配成型, 如進場權限管理、施工單管理(自動 稽相
                                                               則。也因此,若在事前規畫與執行回饋階段有一套系統能準確且                                               關資格)、防疫管理、現場安全環保稽核、CCTV監視網 、高
                                                               即時的提供所需資訊,即可縮短工地管理者作出或修改決策所須                                               風險工項即時監控/錄影等,其效益包含了降低資源  、避
                                                               之 時,進而增加安全管理效率並使營建過程更加順利流暢。                                                免違法行為、保護人身安全及對環境 善。
                                                                   基於上述說明,筆者將主要研究目標設定為「降低資訊取得
                                                               門 (時間/技術)並提升職災控管能力」。而目前已取得之顯著成
                                                               果有:①將多項工地管理制度所產生之資料電子化,整合並呈現
                                                               在單一平台供使用者快速查詢 ②透過4G或WiFi等無線通訊技術,
                                                               實現高風險工項即時監控機制(戰情中心)。
                 1.  前言
                     「層層分包」是營建工程最常見且最無法改變的特性之                      體為「工班」(如 圖1)。
                 一,其主因為營建工程在不同階段所需要的人才與技術有明                            此分包結構的特性直接導致了進場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顯區隔,極少有營造公司具備足夠的經濟條件及業務來源使                        並且隨著工程階段的轉變,還會 替不同的工班進場施作。
                 其能夠獨自 用營建周期中所需要的所有技術人員。因此,                        因此,在營建工地建立安全制度與文化,會比在一般 公室
                 當業主(出資方)將建設案件交 承攬給主承商(營造公司)後,                     或生產工廠面臨更多難以預期的挑戰。這些挑戰或許是工人                                             2.  文獻探討
                 主承商會立即對任務進行切割並分包給其他規模較小或業務                        的 評、廠商的責 、同 的  ,也或許是工具的限制、
                                                                                                                                              依據中華 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於 國109年
                 較單一的次承商,而次承商又會依據其人力或技術需求再次                        時間的不足、資訊的缺 ,又或者是許多的努力因為環境的
                                                                                                                                          6月24日所發布的「108年勞動檢查統計年報」 ,我國勞工
                                                                                                                                                                              [1]
                 分包給次次承商,此結構不斷延伸,直到無法再從分包這個                        複雜而 時看不見效果。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環境如此的複雜
                                                                                                                                          災害千人率自 國101年起穩定下降(如 表1 圖2),顯見勞工的
                 行為獲得足夠的經濟效益為止,業界稱 這種最小單位的                         而危險,所以工地安全管理才愈顯重要。
                                                                                                                                          生命安全受到越來越多重視及保護,而製造業的數值不論是
                                                                                                                                          在變化量或絕對量都與全產業平均相互 合,這也間接 示
                                                                                                                                          了製造業對職安衛的重視程度與國家風氣完全 配。反觀營
                                                         俊                                升                                               造業的表現,雖然勞工災害千人率也是穩定下降,但數值的
                                                        智慧化管理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這個題目讓我對工地管理有更多心得,很感謝!
                                                                                                                                          絕對量始終保持在全產業平均的3~4倍,若相比    業
                                                                                                                                          甚至高達9~10倍!另外,每年重大職災所造成的  人數當中,
 41  42                                                                                      FACILITY JOURNAL  0 3   2 0 2 1  43          44                                                                                                                                                                                                                                 45                         46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