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Vol.41
P. 55
5 試車
5.1 管理責任 (試車組織/工作職掌/人員履歷)
5.2 試車計畫書
5.2.1 試車流程圖
5.2.2 試車執行計畫
5.2.3 試車時程表
5.3 試車前檢點表
5.3.1 設備/元件清單
5.3.2 設備/元件出廠報告
5.3.3 Utility需求清單
5.3.4 系統安裝檢點表
5.3.5 自主檢點表(Utility)
5.4 Pre-試車檢點
5.4.1 完整版P&ID
5.4.2 Utility管路測試紀錄
5.4.3 Process管路測試紀錄
5.4.4 I/O Mapping表
5.4.5 自主檢點表(Process)
5.5 系統試車/驗證節點確認
5.5.1 訊號點對點測試紀錄
5.5.2 設備/元件功能測試紀錄
5.5.3 系統功能&Alarm測試紀錄
5.5.4 運轉前檢點表
5.6 系統試車運轉
5.6.1 系統測試紀錄表
5.6.2 系統參數設定表
5.6.3 系統運轉檢點紀錄
5.6.4 允收紀錄 圖4、UPW系統試俥WBS紀錄
圖3、系統試俥WBS架構
4. 結果與分析
表2、新建廠系統試俥WBS項目統計
4.1 系統試俥進度量化
課別 系統包 承商數 試車WBS文件數 試車WBS檔案數
Arch 2 2 13 15 系統試俥架構確定,執行標的也有了,但系統試俥實際
I&E 14 9 232 588 執行現況為何呢?卻還不得而知;此時還需要試俥人員翻箱
Mech 10 7 390 845
Water 8 6 219 530 倒櫃找出一堆控管表及紀錄紙本,經一番計算統計後才能得
G&C 11 7 285 1,346 知實際進度。有甚麼簡潔且快速方便的方法可以運用呢?系
ISEP 3 2 86 102
Sum 49 33 1,225 3,426 統A Form(硬體點)及B Form(軟體點)數量統計的概念因應
而生。
試車WBS文件數(P) 試車WBS檔案數(P)
ISEP Arch ISEP Arch 該如何運用A/B Form的統計來呈現試俥進度呢?首先,
7% 1% G&C 3% 0% I&E
G&C I&E 39% 17%
23% 我們對系統進行了拆解,將系統區分成「系統÷子系統÷
19%
Mech
Water Mech Water 25% 設備/控制元件÷執行項目」(如 表4),再將執行項目區分
18% 32%
16%
為A Form或B Form,用以控管及記錄系統試俥執行的項目
及數量,並可呈現出目前各系統包試俥執行的進度(如 表5)。
展開來看,以UPW系統來說明,系統試俥完成後於PCM 表4、系統試俥檢查統計表
系統上,留存了28個項目及202份檔案(如 表3);可供後續 CDA System 系統 A Form B Form
主
設備
計
計
系統
運轉操作及新建廠專案參考查詢。(如 圖4) CDA 設備/ 目 A ( 體) CDA System CDA 數 數 數
95
149
21
數
76
B ( 體)
A Compressor 3 1 30 2 10
Tank
Compressor 10 電 A Dryer 3 30 10
Start-up A
I/O communication TEST B Final Filter 1 2
Tank 2 A PCV 1 1
過 A Flow meter 1 1
表3、UPW系統試俥WBS項目統計 Dryer 10 電 A A Final PT 1 1 5 5
Relief valve
Start-up
I/O communication TEST B Energy Central Controllers 1 1
系統 承商 試俥WBS文件數 試俥WBS檔案數
UPW Package 奧璐佳瑙 28 202
51 52 FACILITY JOURNAL 0 3 2 0 2 1 53 54 55 56
61 62 63 64 65 66
71 72 73 74 75 76
81 82 83 84 85 86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