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Vol.41
P. 51
4
9
3
2
10
5
6
7
17
11
12
13
19
15
16
14
22
30
28
含水率過高,經與大地工程顧問與結構顧問討論後,土
可以 合適量之水泥系地改劑進行 合(降低土 含水率),
並請試驗室配合工地運作,以最大能量最短時間取得試驗
數據後,即可進行下一層回填工作。
4.2 SPT- 試驗
本案 孔孔數共計96孔, 孔編號A1~A16等16孔 探
深度為50m; 孔編號B1~B67等67孔 探深度為35m;
孔編號C1~C4等4孔 探深度為90m。另於第二期 探期間
為瞭解 區 洪 砂 (即安定 ) 底軟弱土 分佈厚度,
新增 孔編號D1~D9等9孔, 探深度為7.5m。本案 孔位
置(如 圖20)。 孔為垂直地表面之 孔, 探方式採用水
法(Washing Boring)進行,於地表下0~50m每隔1.50公尺、地
表下50~90m每隔3.00公尺或土層變化處;同時於安定 底
範圍內 孔於地表下0~3m每隔1.00公尺,以分裂式標準取
樣器採取 管土樣,並進行現場標準貫入試驗(SPT)求取N
值(如 圖21);於現場作業進行之同時,分 將土 樣品運回
構 性(Structure Elasticity)有關, 如地層組成物質之顆粒大
中基土 技術顧問公司附屬試驗室,由試驗室進行土 一般
小、級配、形狀等。同時依據以往之研究與縱波相較,橫波
物理性質及力學性質試驗後,分析判讀出地質 探結果。
與地層之工程性質有相當密切之關係,因之速度層之界分主
要係依據橫波之傳 速度。再者,震波在介質中之傳 速度
4.3 力 試驗
與介質本身之若干 性係數有一定之互相關係。
下孔式速度井測(Downhole Velocity Logging)為在 孔
下孔式速度井測施測之 孔孔徑一般採NX施 之孔徑,
內實施震波速度測定的方法,以在 井內實際測定所得之縱
以便容 孔內受波器,理論上下孔式速度井測可於 孔施測,
但為防止施測進行時孔壁 , 埋受波器,故需放置直徑
波及橫波傳 速度資料作為推算各地層(或相當之速度層)動
56mm~86mm之塑膠套管,而 孔壁與塑膠套管間必須以細
態性模數之依據,如動態包生比、動態 力模數、動態 式
模數及動態總體模數,可供研判地層之工程性質,以為基礎
砂或灌漿填實,以便獲得良好之震波訊號,圖22為 外施
設計之參考。產生震源之裝置,是將厚木板平穩置於 孔邊,
測之儀器配置圖,施測步驟依序為 :
木板上置放重物,使木板與地面緊密接觸,縱波可藉直接
① 安置受波器 : 將受波器下至預定施測之深度後,以水 將
擊木板產生,橫波則須藉橫向 擊壓重之橫木板側面而產生。
水壓入受波器外圍之橡膠管,使受波器迫緊井壁,最大之
外探測之井測震波記錄經過判讀縱波及橫波初達時間(First
水壓為10kg/cm 。
2
Arrival Time)的手續,可以作成各 孔之深度與震波走時曲
② 選擇測點間距 : 1公尺至10公尺,每一公尺施測一次,10公
線,根據震波傳 的時距關係可以計算縱波及橫波之傳 速
尺以下至20公尺,每二公尺施測一次。
度並據此界分為若干速度層。
③ 產生震源 : 以 擊方式產生震波時,可以1公尺×20cm×
考慮影響震波在地層中傳 速度之因素,縱波速度與地
15cm之厚木板平穩置於井孔邊,木板上以螺 錨定或重
層組成物質之容積 性(Volume Elasticity)有關,如孔隙水之
39
36
35
31
33
34
38
37
40
物壓重,使木板與地面緊密接觸,以重 垂直 擊木板 5. 結論 21 1 32 23 24 25 26 27 8 18 29 20 因近期極端氣候影響偶會發生短時強降 ,導致土 存在即會影響其傳 速度,橫波速度則與地層組成物質之結
產生P波,平行地面 擊木板兩側產生S波,一般都以正 年 統計年 , 業安全
2
至截 為止(9月底), 泥已 除77,171m ,約83%;原土
反兩向 擊木板之兩側,以產生正反兩向之S波,以確定 , 。
回填已完成190,741m ,級配回填已完成167,680m ,完成率約
3
3
S波之到達時間。(如 圖23所示)
97%。
工地密度試驗,原土回填已取樣669孔(規範值90%),
不合格8孔(重新 壓加倍取樣後合格);級配回填取樣418孔,
皆符合規範值(92%);分佈圖如 圖24所示。
為求回填成果是否符合設計需求,依回填材料、結構部
位依面積數量進行劃分;預定取樣15孔進行性能驗證(如 圖
圖21、物品檢查
25所示)。已完成13孔性能驗證(如 表5所示),SPT-N值皆
>3( 泥設定N值); 力波速皆大於預設設計值(原土>130
5. 結論
m/sec,級配>170m/sec)。
自台積建廠以來,首次進行填 造地的作業,除了先天 依台灣目前的營建環境來說,工地管理者免不了要面對
地質不良(地下水位高),天候因素(短 與 )對現場的 以下難題:
影響甚 ,該如何兼顧工進、環保下達到回填品質,都考驗
① 人員背景差距極大:從國小 業到研究所畢業、從國內學
著 隊智力與耐力。由回填後性能驗證的數值顯示,回填作
歷到國外學歷、從畢業3個月到工作30年、從領人薪水到
業品質皆符合設計需求。
創業多年、從善 信 到黑幫成員,工地總是集結著許
多不同社會層次的人,如何將同一套管理規則適用在所有
人身上而不出 子,是極具挑戰的任務。
② 安全文化難以建立 : 工地人員來來去去,今日還有進場
的師 可能明日就因工項結束而不再進出,如此高頻率且
高比率的替換模式,注定會阻礙工地建立安全文化。對於
那些特定管理規則新增後才加入的成員,能否真正理解
該些條文的必要性並 意配合? 案很明顯是否定的。以
筆者所管理之工地為例,只要是新進人員或多或少都會
反抗甚至 視職安衛相關規則,只因為其他工地很少會
建立這麼多規範並 數十人專職稽核。若這些反抗心
態 好是出現在主承商管理職(如協理、副總、PM),則
工地管理者所需要 出的溝通成本將非常 大,甚至面
臨推行制度失 的局面。
也就是因為上述兩大難題的存在,所以如何有效掌握工
地資訊更是至關重要的課題。若能時刻確認每個進場人員的
施作資格並與施工單相互 稽,則可大幅降低違法行為的發
生;若能 集不安全行為的畫面作為證據,則稽核人員才更
有底氣要求現場落實安全管理;若能從事件調查中探尋意外
發生的真因,則制定出來的政策才會命中要害;若能分析環
保機具的路線和使用頻率,則可杜絕無效率的資源安排。
現代的問題還須用現代的方式解決, 掌握住資訊就等
於掌握住優勢。筆者認為整合式智慧管理方法的發展方向非
常明確,就是 可能的將工地相關資訊由被動 集轉為主動
獲取,並以量化數據作為追蹤分析之依據,藉以達成降低職
災風險、強化現場監視、協助人員管理、保存文件影音、符
合直 操作等目的,促使廠房新建過程更加順利。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FACILITY JOURNAL 0 3 2 0 2 1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