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Vol.48
P. 120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圖2、循環經濟系統圖


                在國內外政策發展趨勢,聯合國已於2015年訂定永續發                     二層次為工業系統內的產業共生,以工業園區/區域為界;第
            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強調必須      三層次則為生態城鄉或工業生態化網路,以區域、城市或國
            將經濟成長與自然資源耗用,還有環境衝擊脫鉤;歐盟則於                         家為界,帶動整體環境轉型,如 圖3所示             [05][06] 。為達成第三
            2020年3月發布「新的循環經濟行動計畫—為了一個更潔淨                       層次之EIP,必須透過第一層次與第二層次偕同發展,進而構
            與有競爭力的歐洲」(New 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For     築成生態化工業網路。
            a cleaner and more competitive Europe),預計在2030年前,
            利用循環經濟的產業發展提升歐盟0.5%的GDP;在國內,台
            灣則於2016年11月將「循環經濟」納為「5+2產業創新」方案
            的一環,將推動資源永續列為施政重點,經濟部於2019年成
            立「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整合產業資源,環保署更於2021
            年成立「資源循環辦公室」跨部會檢討法規,以建立新的經
            濟發展模式基礎,並作為產業轉型的政策核心。

            2.2 生態化工業區理論

                循環經濟在實務應用面,則有「生態化工業區(Eco-
            Industrial Park,以下簡稱EIP)」之發展。係由1989年提出的工
            業生態(Industrial Ecology)概念發展而來  [04] 強調系統內部資源
            能源循環利用,並提倡以產業共生的模式,使得物料與能源
            在產業間循環利用,以減少原材料使用和環境污染,亦即減
            少工業系統對環境造成的負面衝擊,兼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
                                                                          圖3、生態化工業區三層次示意圖
            護。美國永續發展委員會則定義EIP為「工業園區與當地有效
            共享資源(包括:資訊、材料、能源、基礎設施)。
                EIP依營運策略與規模,在產業應用上大致可分為三種層
            次,第一層次為產業內部生態化,以單一工廠/企業為界;第


            118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