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VOL.53
P. 112

VOL.53 廠務季刊       廚餘回收再利用













              2.2 堆肥化原理        [02][03][04]

              堆肥化是一種微生物反應的過程,依靠自然界廣泛分                         進行堆肥化作用,所以通常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且
              布之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微生物在一定的條件下,                         也無法完全或均勻地進行分解。如果沒有經常性的進
              有效的將有機物轉化為腐植物質的生物化學過程。有                         行翻堆,使堆肥材料導入氧氣,厭氧狀態一旦發生,
              機物質在適當的條件下進行生物降解反應,可縮短有                         令人厭惡的臭氣隨即產生,其中氮素成分亦會隨之損
              機物被分解的時間及產出高品質有機堆肥。在堆肥化                         失,而翻堆過程臭味外逸,易遭致鄰近民眾之抗議,
              的過程中,不溶性大分子有機質會附著於微生物體                          進而影響操作人員之健康。
              外,再經由微生物分泌酵素將其分解為可溶性小分子
              物質,最終傳送到細胞內供微生物利用;而可溶性小                         2.2.2  高效堆肥技術及處理程序
              分子有機質可直接通過微生物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微
                                                              高效堆肥技術因處理時間較傳統堆肥程序短,因此亦
              生物可直接利用,說明了堆肥化的過程實質是生物化
                                                              稱為快速堆肥法 (Rapid Composting),主要是利用
              學作用及無害化作用,所謂的穩定,即是指堆肥產品
                                                              密閉機械翻堆、提供微生物作用的最適溫度或強制送
              對環境無害,而當廢棄物經過堆肥化處理後,體積可
                                                              風、抽風的方式,讓有機廢棄物原料在控制好的環境
              減少將近 50% 以上。依廚餘堆肥化處理之方式可分
                                                              的反應槽內,經過適當的攪拌翻堆,會呈現出類似混
              為傳統堆肥與近年興起的高效堆肥設施處理方式。
                                                              合與粉碎的效果,可以改善堆肥材料的物理性,使其
              堆肥化的過程又可分為中溫階段、高溫階段及降溫                          更細疏鬆軟,增加微生物的作用面積,再以外加能源
              階段。中溫階段為堆肥化過程初期,堆層溫度約為                          加熱的方式調控穩定堆肥分解所需的理想堆肥化溫度
              15~45℃,嗜溫性微生物較活躍,其中微生物包含真                       與條件,讓微生物能夠大量繁殖,而且快速地進行好
              菌、細菌及放線菌為主。高溫階段堆積溫度會持續升                         氧分解發酵。高效堆肥設施同時擁有生物性分解發酵
              至 45℃以上,嗜溫性微生物會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嗜                       反應與物理性分解反應兩種作用機制,因此綜合調控
              熱性微生物在 50~60℃最活躍,主要微生物轉為嗜熱                      攪拌翻堆、強制送風與溫度控制等系統,可以讓反應
              性真菌及放線菌持續作用;升至 70℃以上時,大多數                       槽箱內的各項環境因子,都能夠設定讓微生物的分解
              微生物已不再適應而進入死亡或休眠狀態,在此階段                         效率達到最大,使堆肥能夠加速分解發酵與腐熟,還
              也可以達到殺死有害病原菌、病原蟲的目的。降溫階                         可快速降低其含水率,且有佔地空間小、不受氣候影
              段剩下的為新形成之腐植質與較難分解的有機質,此                         響,反應週期較傳統堆肥短,能快速達到有機物穩
              時因微生物活性下降,發熱量及溫度亦下降,嗜溫性                         定化等優點。高效堆肥能避免傳統堆肥釋放出大量
              微生物會再進行一次反應,隨著腐植質增加,需氧量                         CO 2 、CH 4 、N 2 O  及產生大量廢水、臭味及蚊蟲等問
              及含水率減少,最終到達腐熟階段。                                題,利用特殊菌種或酵素的添加,在設備自動化下,
                                                              可節省許多傳統機械設備、人力、時間及空間,但電
                                                              力或外加能源供應需相當充足與穩定,使高效堆肥反
              2.2.1  傳統堆肥技術及處理程序
                                                              應槽能順利運作。高效堆肥發酵設施同時配合脫水前
              傳統堆肥發酵係採自然翻堆方式,利用自然增長的微                         處理設備降低廚餘含水率,能使熱能供應的需求降
              生物處理易腐爛的有機廢棄物,雖然是利用較為簡易                         低,進料廚餘含水率降至約 65~70% 是較適合的發酵
              的操作方式進行堆肥製作,但仍須注意的程序操作因                         條件,如此僅須添加少量副資材即可進行良好之堆肥
              子及環境因素,包括主原料性質、副資材種類、翻堆                         發酵。
              頻率、堆肥體大小及水分含量等,包含一次發酵及二
              次發酵 ( 靜堆 ) 階段。一次發酵時間至少約 30 天以上,                 高效堆肥處理設施考量反應槽的處理容量,另外有機
              且需要有有足夠的空間加上定期翻堆以提供氧氣給微                         材料的理化特性如水分含量、碳氮比值、化學成分特
              生物利用,因此大型堆肥廠多利用機械翻堆以減少人                         性等,均是影響堆肥化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攪拌翻
              力的負荷過大。於二次發酵時主要以靜置堆積為主,                         堆、溫度調控、強制送風等系統之綜合效能也會影響
              靜堆過程多無法保持良好的氧氣含量及足夠的溫度來                         到設備的運作效能。在攪拌翻堆的過程中,可實施強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