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VOL.53
P. 72

VOL.53 廠務季刊       生物多樣性的經營_螢火蟲的棲地營造與管理













              2.2  螢火蟲復育案例與棲地營造

              因土地資源大量開發,螢火蟲棲地及生態受到衝擊與                         利用棲息地適宜性標準判別是否適合作為營火蟲復育
              影響,導致螢火蟲族群數量減少,間接使螢火蟲消失,                        棲地,並了解螢火蟲棲地組成需求,如水流速度、水
              原因如下:                                           深、水質、護岸邊坡泥化、岸邊植栽、相對溼度、光
                                                              照等影響因子     [11] 。進一步改善既有環境不足之處,建
              ❶棲地破壞:棲地環境穩定,是螢火蟲生存的基本。                         置更貼近螢火蟲自然的活動棲地。
                但因大量土地開發,改變原始的棲地環境,使其族
                群減少。                                          ❶水深:以 10-60cm 間較佳,不宜過深,且具有深
                                                                度變化配置,使水流緩和流動。
              ❷光源衝擊:基地開發增加明亮度、村落增加照明等,
                干擾以發光為求偶方式的螢火蟲,進而影響其求偶                        ❷池底:底質以黏土、泥土為主,以 60-80cm 壓實
                繁衍後代。                                           防漏,不可使用水泥、營建廢棄物等。
              ❸河道溝渠水泥化:對於水生螢火蟲而言,河道溝渠                         ❸池岸:水體形狀彎曲多變,增加水岸接觸水域面積,
                的邊坡為其化蛹、產卵之處,亦會影響岸邊植栽、                          提升水域生態系統岸邊生物利用的空間。水岸邊坡
                環境微氣候,故邊坡水泥化或硬鋪面較多時,將影                          度避免為卵石與石塊等硬鋪面結構,應以蕨類、地
                響螢火蟲生態。                                         被、草本植栽、苔癬等植栽覆蓋之鬆軟土層,營造
                                                                自然的化蛹平台,保持岸邊濕度,利於水生螢火蟲
              ❹水質污染:其除了影響水質外,亦影響螢火蟲之食
                                                                化蛹。
                餌如螺類、蜷類等生物,導致水生螢火蟲食餌來源
                減少,使族群數量隨之減少。                                 ❹植栽:依水深種植挺水、沉水及浮葉等水邊植物,
                                                                岸邊種植親水的草本、灌木及喬木,提供螢火蟲成
              棲地復育 (Habitat restoration) 為一過程,人類為
                                                                蟲停棲,並防止水溫變化過大。而池面植栽覆蓋率
              特定目的,彌補因開發,被破壞的環境,所做的生
                                                                保持 20-40% 間較佳,須留意水池優養化問題,
              態補償,將環境回復至破壞或退化之前的狀態。棲
                                                                並定期每月清除水面植栽與落葉,除維持水池景觀
              地復育過程包含棲地復育評估、棲地建置、環境養
                                                                性,植栽可作為生物食源、棲息與躲藏的空間。
              護與監測等。當棲地達到穩定時,環境變化較小可
              供物種躲藏與活動,生態棲地達到穩定狀態至少需                          ❺水源:水源與水量應保持穩定,並定期每周監測水
              要四至八年     [10] 。                                  質,包含酸鹼度 (pH)、電導度及溶氧量等測值,確
                                                                保水質適合螢火蟲棲息。參數合適範圍 pH 通常介
              一般可藉由物理、化學等方式進行環境監測與評估,如
                                                                於 6.0 至 8.4、電導度介於 150 至 820µS/cm、溶
              溫度、酸鹼值、為氣候變化等,此外亦可透過生物作
                                                                氧量範圍 6至 9mg/L。
              為環境好外的指標,因其僅適應較乾淨且特殊的環境,
              進而象徵其生態環境良好。螢火蟲已被作為環境指標                         ❻光源:水池應維持至少約 5 小時的光照,水面通透
              生物,可用以監測當地水域環境是否良好、植被狀況、                          性,利於複層植栽生長。另夜間照明設置螢火蟲專
              人工光源等,並作為螢火蟲棲地營造之參考。                              用燈 ( 波長 590nm 的黃光燈源 ),避免干擾螢火蟲
                                                                活動。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