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VOL.53
P. 73
TSMC/ Facility Published
材料與方法
3.1 台積螢火蟲棲地建置
環境營造以在地原生資源為主要考量,無論是動植物 ❸ 持續環境改善與監測
資源或是地景地貌,皆以保存現存資源並回復開發前 因應環境改善棲地周邊環境,如減少光源、增加燈
狀態為優先考量,水生黃緣螢棲地營造主要於新竹 罩減少棲地周便地亮度,或更換適合螢火蟲生長的
F12P7、台中 F15A 以及台南 F14P3 等三處;陸生台 螢火蟲燈等,強化螢火蟲合適的活動空間。此外,
灣窗螢棲地於 F15B 與 F14P5 等兩處。而建置流程有 為落實棲地環境的穩定性,持續且長期監測調查,
三步驟 ( 圖1): 如水生環境含水質、水位等、陸生環境則包含土壤
溼度、酸鹼度等。並於成蟲活動期進行夜間調查,
❶ 建立棲地
了解成蟲數量的變化,並隨時調整維持棲地為穩定
改善環境條件,如建置淺溝河道、監測河道水質, 合適環境。
如溶氧量、酸鹼度、電導度等。增加植栽複層營造
螢火蟲原始生長環境的樣貌,以河岸邊、中下層植
被為主,並增加環境濕度,減少水分蒸散。
❷ 培育螢火蟲與幼蟲食餌
培育螢火蟲包含採集種源、繁殖培育,除了增加
岸邊植被外,設置化蛹平台,增加腐質土、泥土
層,盡可能減少硬鋪面的裸露地,增加螢火蟲上
岸化蛹的空間。黃緣螢雨窗螢幼蟲分別以小型螺
類、蝸牛為食餌,永續的生態環境須注意食物鏈
的關係,初期野放食餌,同步建置螢火蟲幼蟲食
餌區,增加螺類、蝸牛的生長環性,穩定螢火蟲
復育的生態環境。
圖 1:台積螢火蟲棲地建置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