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VOL.53
P. 74
VOL.53 廠務季刊 生物多樣性的經營_螢火蟲的棲地營造與管理
結果與分析
3.2 螢火蟲棲地調查 4.1 廠區螢火蟲棲地營造成果
3.2.1 環境監測 螢火蟲需乾淨、無污染的生活環境,是良好的環境指標
生物,於 2008 年起規畫建置螢火蟲棲地,經過 10 年營
每月至少調查一次,水生黃緣螢棲地調查項目包含食
造環境,2018 年於台南 F14P3 廠區復育成功;為使螢
餌數量、水位、水質之酸鹼度、電導度、溶氧量等;
火蟲穩定繁殖成長,台積公司將長期棲地維護經驗化為
陸生台灣窗螢調查項目包含食餌數量、土壤之酸鹼度、
系統性管理流程,並進一步延伸復育範圍,2019 年新增
電導度等。環境檢測方法參見表1。
新竹 F12P7 廠區、台中 F15A 廠區為黃緣螢棲地營造點;
2020 年新增台中 F15B 廠區、台南 F14P5 廠區為台灣窗
表 1:廠區螢火蟲棲地環境檢測項目表 螢棲地營造點。透過建立棲地、培育螢火蟲與幼蟲食餌、
持續改善與監測環境三大步驟,創造適合螢火蟲繁衍的
項目 單位 分析方法
生態空間,一點一滴累積綠色能量。
水位 cm 現場設置水位尺,調查是紀錄水位高低
酸鹼度 - 以攜帶式pH計現場量測且含儀器校正 4.1.1 黃緣螢棲地營造
電導度 µs/cm 以攜帶式電導度計現場量測 自 2008 年起於台南 F14P3 廠區建置生態池與河道,
生態池富含多層次多樣化的林相環境與自然植被,具備
溶氧量 mg/L 以攜帶式溶氧計現場量測
低干擾生態跳島條件,是台灣原生種水生黃緣螢合適的
2 棲息地,同時結合廠區水資源回收技術,以回收水取代
2 隨機選取面積1m ,計算所含的食餌數量
食餌量 隻/m
(如螺類、蜷類等) 自來水供給廠內生態池及植栽澆灌,並秉持生物多樣性
觀念,因此自 2015 年開始規劃棲地復育工作,成為國
內第一個擁有螢火蟲的高科技綠色廠房。另降低光害與
維持水體穩定是螢火蟲棲地復育必須克服的二大挑戰。
3.2.2 螢火蟲數量
藉由與生態學專家合作,我們透過模擬自然生長環境,
螢火蟲成蟲好發期介於 3-4 月、9-10 月,調查方式以 運用植栽複層手法調整棲地樣貌,顯著改善光害問題;
穿越線法為主,於各棲地內選定一條以上的樣線為穿 至於水池生態環境,則以不使用農藥、殺草劑等有害
越線,以固定方向且以穩定的速度沿著穿越線前進, 藥劑的友善環境方式管理,控制水生植物生長避免水
沿途以計數器記錄目視的每隻螢火蟲種類及數量。調 域陸化,希望讓棲地逐步回歸自然狀態,評估做為監
查頻度為一周一次,調查時段介於晚上 6 點至 8 點間, 測水質環境的指標生物。
隨季節而異,每次調查時間約為 1 至 1.5 小時。
2019 年新增新竹 F12P7 廠區、台中 F15A 廠區 ( 圖2),
利用廠區既有的生態河道,調整模擬黃緣螢原生棲地
淺溝、緩水溪流的樣態。首先將池邊石塊堆疊的邊坡,
並增加植被多樣性,種植鴨舌草、大葉田香、月桃、
野薑花及大安水蓑衣等 ( 圖3)。棲地調整後持續監測
水池,確保水質穩定。此外,改善光源與光害問題,
將棲地附近路燈更換為螢火蟲友善燈具 ( 圖4),調整
光源為波長 590nm 的黃光,並降低光源設置高度,
減少螢火蟲活動的干擾。完成棲地環境初步改善後,
於 2020 年嘗試將周邊種源引入廠區內營造的棲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