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VOL.53
P. 71
TSMC/ Facility Published
前言
生物多樣性與都市生態的議題,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重 2.1.1 黃緣螢 (Aquatica ficta)
視,如何在都市或科技廠房中營造易親近的自然環境
屬於螢科 (Lampyridae)、水螢屬 (Aquatica),因成
是發展生態與科技共榮的重要元素之一,在都市中營
蟲兩片翅鞘間的淡黃色邊文而名,成蟲體長約為 8-12
造良好的自然環境也可以穩定當地的生態系統。
mm,是目前臺灣三種水生螢最小。是臺灣早年平原
常見螢火蟲之一,亦是臺灣人工繁殖復育較成功的種
螢火蟲在食物網中扮演重要角色,亦為評估生態系統
類。臺灣分佈主要以西半部海拔 1,500m 以下之緩水
健康的可靠指標物種。該生物為社會高度重視,可提
流或靜水域環境為主,棲地類型包含水田、灌溉溝渠、
高大眾對於自然保護的觀念。自然資源的保育、螢火
濕地、池塘與小溪緩流等,成蟲主要發生期於 3 月至
蟲復育工作發展,增加基地多樣性及提高附加價值,
10 月份群聚出現,高峰期為 4 月,依區域而異,另成
並將永續利用的想法,延伸至未來產業及人為利用下
蟲活動較頻繁的時間約在落日後 30-60 分鐘 [04] 。
規劃考量,如何在人為干擾條件下之基地逐漸成為自
然生物之庇護所,甚至形成自然環境教育之場所,配
黃緣螢各生長階段分別為卵期約 25 天、幼蟲期是生
合軟、硬體設置,不僅有文字或是理念宣揚,而更是
活史中占最長時期約為 120-260 天、上岸化蛹期約 7
有實際場域保存及展示,冀望能成為臺灣科技發展產
天、成蟲期約 10 天 [08] 。幼蟲靠氣管腮於水中交換氧
業對於環境資源永續經營利用之典範。
氣,適應水中生活,而食物來源主要為小型螺類如田
螺、石田螺及臺灣錐實螺等、蜆類、蜷類如平扁蜷、
本計畫以過去多年在台灣進行螢火蟲復育案例為基
川蜷及網蜷等;羽化成蟲後,大多種類的螢火蟲通常
礎,導入關鍵物種發展規劃,期望未來不僅有螢火蟲
以露水、花蜜為生。
能在廠區範圍內發光,期螢火蟲棲地為自然資源與生
物多樣之基礎,持續延伸發展讓廠區每位使用者對環
境友善之關懷、理念可更加美好。利用長時間下來對 2.1.2 台灣窗螢 (Pyrocoelia analis Fabricius)
基地數據的累積,監測棲地的變化。本研究擬以螢火 屬於螢科、窗螢屬 (Pyrocoelia),成蟲體長約為 12-
蟲溼地經營管理及螢火蟲種源培育、棲地調整經營為 20mm,是台灣平地常見的種類,分布海拔 600m 以
主,作為日後關鍵物種棲地營造與管理之參考。 下區域,甚至在澎湖及金門地區亦有分布,而棲地環
境屬草地型棲地,包含竹林、雜木林、海邊防風林、
果園、溪流河床、農田、旱田、檳榔園等,成蟲主要
發生期於 3 月至 11 月份零星出現,依區域而異,通
常南部發生期較早。
文獻探討
台灣窗螢各生長階段分別為卵期約 20 天,且卵孵化
率及時間受溫度影響,通常卵產於潮濕隱密的土壤縫
隙或落葉堆中;幼蟲期占最長時間約為 200-300 天,
2.1 螢火蟲種類介紹與種源分析
老熟幼蟲於石縫或落葉對下化蛹;化蛹期約 10 天;
螢火蟲屬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經歷卵、幼蟲、蛹及 成蟲期壽命約 12 天,成蟲羽化後,雄蟲即開始尋找
成蟲等四個階段。螢火蟲屬鞘翅目螢科 (Lampyridae) 雌蟲繁衍。幼蟲主要以小型蝸牛 ( 如扁鍋牛、球蝸牛 )
為主,全世界約二千餘種,臺灣目前已記錄共有約 63 為食;羽化成蟲後,通常以露水、花蜜為生。
種 (Ho et al., 2012),並依據螢火蟲幼蟲的生活環境
雖本種耐旱,但在主要族群或是大發生區域內環境中
與特徵,分為水生、陸生兩大類。「水生螢火蟲」,
相對濕度皆達到 70% 以上及與食餌分布密度有所影
是指幼蟲生長在水中的螢火蟲,目前臺灣發現黃緣
[09]
響,前人研究指出 ,氣溫、濕度、地面植被密度、
螢、黃胸黑翅螢及條背螢等 3 種;「陸生螢火蟲」,
覆蓋率、植被高度、食餌量及土壤含水量皆是影響台
是指幼蟲都是生長在陸地上,目前臺灣有臺灣窗螢、
灣窗螢棲息之重要環境因子。
紅胸黑翅螢、紋螢、橙螢、黑翅螢等。本文以水生黃
[01][02][03][04][05][06][07]
緣螢與陸生台灣窗螢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