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Vol.06
P. 28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
的計算結果如圖十二所示,
其預測結果顯示最有可能成
為流場污染源最高機率點的
位置,與正向運算時污染物
「確實」的釋放點一致(圖
三右側)。同時,為確認此
方法與選擇偵測點無關(但
圖七、第4偵測點所讀取濃度及逆方法計算之濃度分布
仍考慮權重),故再依據第
1、3、5、7與第2、4、6、
8點量測結果進行逆方法計算
之結果分別疊加後所呈現與
流場污染源最高機率點的位
置幾乎為一致(圖十三、圖
十四),因此確認偵測點位
置選用的獨立性。
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對於
圖八、第5偵測點所讀取濃度及逆方法計算之濃度分布
逆方法預測之機率分布和汙
染物數值濃度之間的「獨立
性」進行檢討。本部份將就
第1與第4個偵測點濃度分別
為1以及10,000倍時進行重新
以逆方法計算。第一點濃度
提高為10以及10,000倍時的
計算結果如圖十五及圖十六
所示,而第四點實施相同計
圖九、第6偵測點所讀取濃度及逆方法計算之濃度分布 算時的結果如圖十七及圖
十八所示。計算的結果顯示
數值隨著級值略有漲落,但
比例與位置不變,若取矩陣
內前五高之數值計算其標準
差,結果顯示變化極微,已
落在工程設計上接受的範圍
內(圖十九)。標準差的計
算方式為:
圖十、第7偵測點所讀取濃度及逆方法計算之濃度分布
其中
:目前濃度所測得濃度值
:濃度的平均值
N:取樣點數
另外八點疊加後,即使
濃度提高至1 0 ,0 0 0 倍後,
也呈現相同的計算結果(圖
二十),說明本方法與釋放
圖十一、第8偵測點所讀取濃度及逆方法計算之濃度分布
物濃度的高低無關。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