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Vol.06
P. 38
Special
Report
特別企劃
其中 Z = 填充塔厚度,m
G m = 氣流摩爾流率,mole/s gaseous
2
a = 填充材比表面積,m /m 3 polltant SO2
A = 填充塔截面積,m 2
2
K G = 質傳系數,mole/m *s
y = 污染物在廢氣中之莫爾分
率,mole/mole
Worsnop等人在1989年研究噴霧塔
中,水滴內污染物濃度及污染物氣體
濃度之關係,並針對時間、濃度、液
滴數量的影響進行描述,方程式可藉 圖二、水滴內污染物濃度與氣體濃度關係示意
由對時間的積分,換算得到噴霧塔之
吸收率,而其反應示意如圖二。
Gas streamlines
其中 C aq =污染物在液滴內之濃度, Particles
Water droplet
M
P g =污染物在氣體之氣相分
壓,atm
C A =污染物分子平均運動速
度,m/s 圖三、慣性衝擊機制 (Joseph et al., 1998)
D =液滴直徑,m
H* 為有效亨利係數,M/atm
γ 為攝入係數,≦1 Gas streamlines
n(D i )ΔD i 為粒徑D i 之水滴數目
濃度,#/m 3
此外,由於廢氣中亦含有粒狀污
Particles
染物(氣膠、鹽類晶體等)須處理, Water droplet
因此塔體在設計時,也須考量其去除
能力。Davis等人於1999年提出以液
滴去除粒狀污染物的機制:包含慣性
衝擊(如圖三)適用於粒徑大小超過
圖四、布朗擴散機制 (Joseph et al., 1998)
1μm時,粒狀污染物藉由對液滴較高
的相對速度,與液滴進行碰撞;以及
布朗擴散(如圖四)適用於粒徑小於
0.1μm時,粒狀污染物藉由對液滴較 氣污染物對水之亨利常數及除霧層效率等。環保署為確保各半導體
低的相對速度,使擴散機制發生機率 製造商均能在相同標準下進行操作,因此在1999年制訂相關排放
增加;而粒徑大小介於0.1-1μm者, 標準,如表一所示。
直接截取為較顯著的捕捉機制。
若洗滌塔在設計時無法證明符合表一之標準,則最少須符合環保
由於洗滌塔內反應複雜,影響去 署訂定之半導體製造業空氣污染管制及排放標準,而其規範如下:
除效率的主要因子為填充層厚度、填
● 潤濕因子計算
充材比表面積、塔內氣體停留時間、
塔內氣流分佈、液氣比、入口廢氣濃
度、洗滌液潔淨程度、洗滌液pH、空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