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Vol.27
P. 29

圖 9、化學研磨液供應系統過濾型示意圖


                 ILD0 Ash2.5 (1:3) Source Tank       ILD0 Ash2.5 (1:3) SDS   Return  Supply   Return  Supply
                                                        DIW



                                    200L                                     450L            450L
                                          F  F                 F  F
                            ARO    Source                                   Supply           Supply
                    Drum A                              Mixing
                                        3M0.2 m 10”          3M0.2 m 10”
                                         in parallel          in parallel




              表 2、改善結果總結表


                   項目      改善方案            作法                                  結果

                   品質      品質量測管路設計改善      藉由管路設計變更由水平變垂直防止氣泡進入量測              防止氣泡進入量測管路,改善率100%
                   管控                      管路造成干擾量測。

                           除泡專案            取代電容式更換紅外光式感測器                      可量化設定感測數值減少判斷錯誤率至0%

                           雙氧水補償管路改善       變更管路設計由共管變獨立管路                      提升補償效率由60%至100%
                           自動雙氧水滴定儀加藥      新增管路於收取端,避免抽取表面氣泡                   有效阻擋氣泡進入,改善率高達100%
                           系統穩定度改善

                   新製程     系統混酸參數防呆        新增混酸放大參數,不必個別變更以免誤操作                完全避免因人員操作導致混酸比例失衡
                   突破
                           研磨液過濾客製化        新增可設定過濾的次數與時間的條件,可適時提醒              可避免漏換且可依製程需求彈性變更過濾
                                           需更換濾芯或是已過濾完成,系統雙重提醒可以防              規則
                                           止漏換。





              總結六項改善如下 表 2 。                   – 研磨液過濾客製化                      酸參數防呆可避免因人為誤操作導
                                                 新增可設定過濾的次數與時間的                致混酸比例異常影響生產;最後研
              – 研磨液供應系統品質量測管路設
                                                 條件,適時提醒需更換濾芯或是                磨液過濾客製化可符合製程需求來
                計改善
                                                 已過濾完成,系統雙重提醒可以                作客製化過濾。此六項改善已大幅
                藉由管路設計變更,防止氣泡進
                                                 防止漏換。                         強化研磨液供應系統並使其更加穩
                入量測管路造成干擾量測。
                                                                               定。但隨著新製程的不斷進步,化
              – 研磨液供應系統除泡專案                                                    學機械研磨持續發展且新物料不斷
                使用紅外光感測器,有效判斷管                                                 的生產。為了應對新製程、新物料,
                路內部液體狀態不受氣泡干擾。                                                 廠務供應系統仍有非常多的改善空
                                              結論
              – 自動雙氧水滴定儀加藥系統穩定                                                 間。不僅硬體的持續擴充、新的軟
                                                                               體邏輯設計也是需同步進行,以符
                度改善
                                                                               合未來變化萬千的需求。
                新增管路,防止量測滴定時硫酸                 在現今研磨液供應系統所遭遇兩大
                鈰抽到氣泡。                         挑戰:1. 化學研磨液品質控管、2. 新
                                               製程的突破,廠務端提供六項改善:
              – 雙氧水補償管路改善
                                               變更品質量測管路設計以改善氣泡                 參考文獻
                變更管路設計,由共管變獨立管
                                               干擾的風險;系統除泡專案導入紅                 [1]   陳鼎文,HPM workshop 化學研磨之武
                路提升補償效率。                                                          器大觀。
                                               外光感測器可有效設定感測值避免                 [2]   維基百科,化學機械平坦化。
              – 系統混酸參數防呆                       誤判;雙氧水補償管路改善將管路                 [3]   宸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化學研磨液供
                                                                                  應系統使用說明書。
                新增混酸放大參數,不必個別變                 分接增加補償效率、自動雙氧水滴
                                                                               [4]   Semichem,自動雙氧水滴定儀說明書。
                更以免誤操作。                        定儀加藥系統穩定度改善;系統混                 [5]   歐姆龍,感測器說明書。


                                                                               300mm FABS FACILITY JOURNAL          SEPTEMBER  2017  29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