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Vol.39
P. 60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AMC汙染
管制組 值班組 除污組 處理組 支援組
設立管制站 判讀與統整AMC讀值 污染源頭判定與排除 隔絕與圍堵AMC污染源 現場AMC量測儀器架設
確認是否開啟 污染範圍清理 隔絕與圍堵熱區 確認是否進行濾網牆
Calamity AMC污染路 與FFU濾網安裝/更換
確認是否調整MAU 現場AMC量測至
補氣量與製程區壓力 回復baseline
判斷是否於濾網牆/ 確認機台與FFU/濾網牆
FFU濾網安裝或更換 濾網是否需要更換
確認in/off-line AMC
讀值回復至baseline
狀況解除
圖4、AMC污染應變對策及復原程序
也因此影響生產線造成損失。
過去在現場通報有氣體/化學品洩漏的狀況發生時,處理單位直接就按照TSMC緊急應變流程處理,在抑制及侷限氣體
/化學品污染源頭就可以很快速地完成。上述兩件事故化學品洩漏範圍都很大,雖然污染源頭很快就關斷與抑制,但後者
復原時間卻花了快四天才將AMC控制回baseline,且兩件事故都有影響到鄰近區域的AMC讀值,最主要的原因就如同上一
段文章內容所提,廠內氣體/化學品洩漏造成的AMC污染於TSMC應變流程中並未完善說明。無塵室潔淨空氣循環除了被
Exhaust抽走之外,剩餘的空氣會與補氣混和後再供入無塵室3F,故AMC污染的情況嚴重,且沒有在短時間排除污染源,
那麼受污染的空氣就會不斷地進入混和補氣過程,使供入現場空氣的AMC baseline比原本高,污染既有的環境。再者各
製程區彼此不見得有隔間隔開,壓力也不相同,如洩漏區的壓力大於鄰近製程區,會使受污染的空氣因壓力梯度的關係流
向鄰近製程區進而影響AMC baseline。P3 IPA洩漏在進行污染善後處理的部分,視力可及與一般清潔工具可處理的範圍都
清潔的很完善,但有些肉眼無法察覺或是礙於空間工具無法清潔的地方,清潔過程中容易被忽略或是窒礙難行,這些細節
也會影響了後續AMC讀值恢復的速度,如 表1所示。
表1、事故原因分析表
事件 人 機 料 法 環
F14AP3 IPA洩漏 √ √ √ 1.IPA清潔耗時長 √
2.AMC汙染未隔離
F10 TEPO洩漏 √ √ 1.未準備AMC濾網 1.AMC汙染未隔離 √
2.無AMC汙染降低措施
以上兩件事故所遭遇到的盲點,在此文提到的AMC污染應變對策及復原程序皆可獲得完善的解決方法。根據程序在
現場通報有氣體/化學品洩漏的狀況發生時,管制組設立冷熱區管制人員進出,避免人員有受傷的風險。除污組進行污染
源頭判定(外氣、Tool、化學品供應系統、工程施工等)及排除與清理,因現場洩漏物為化學品,除污組與處理組需先至
ERC領取半面罩式防毒面具、濾毒罐、防化手套、D級防護衣並著裝進行洩漏化學品清理,清理過程中肉眼可看與手工具
可觸及之處,以無塵布沾溼DI水進行擦拭。無法擦拭之縫隙,像是溝槽,管夾等地方,則以Air Gun+CV加強清潔。處理
組進行AMC污染的隔離與圍堵,現場洩漏處用移動式PVC curtain將其圍住,並架設FAN cart,如 圖5,以相對應AMC濾
網過濾排氣,循環過濾現場受污染之空氣,並利用CV port架設軟管,如 圖6,拉至污染處抽氣加速污染空氣排除。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