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Vol.28
P. 28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圖 1、環評制度起源
加強推動環境
影響評估方案 1994
1991
1987
成立環境保護局
1986 環評法
制定公告
引用環評制度
試行水庫開發評估 1985 加強推動環境影響
評估後續方案
經濟設計委員會
引進美國環評制度 1982
升格環境保護署
並提出環評法草案
美國通過
「國家政策法」 1978
第一個環團
台中縣公害防治協會
1975
1969
度審慎的態度,演變成不決定的狀 審查,歷經14個月審查才終於在 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
態,重大開發案件審查動輒數年, 2015/2/6通過。 經濟、文化、生態等可能影響之程
使得企業界視環評審查為畏途。 度及範圍,事前以科學、客觀、綜
合之調查、預測、分析及評定,提
台灣IC產業產值在國內製造業總產
值占比逐年攀升,半導體產業對國 台灣環評制度介紹 出環境管理計畫,並公開說明及審
查。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包括第一階
內經濟的重要性也逐步增高,行政
段、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及審
院在「99年國家建設計畫」中明 環評制度導入歷程
訂半導體產業為我國須深化競爭 查、追蹤考核等程序。環評審查及
台灣環評概念始於美國「國家政策 後續追蹤流程如 圖2所示。
力之主力產業,2011年更以「智
法」,1975年由當時經濟建設委
慧電子國家型科技計畫」及「台灣 分級審查
員會的前身-經濟設計委員會將美
半導體產業躍升策略規劃會議」之
國環評制度翻譯並刊載於「自由中 依據開發類型及規模大小,界定審
結論為基礎,持續建立半導體產業
國之工業」,1978年以試用環評 查權責單位由環保署或環保局擔
之最適結構及推動半導體產業邁向
制度在水庫開發評估。之後歷經三 綱,分工範疇可參閱「環境影響評
高值化。為推升國內半導體產業的
段主要時程,1985年核定「加強 估法施行細則 附表一」。
發展,行政院於2012/7/16核定
推動環境影響評估方案」,1987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臺中園區擴建 分階審查
年環保局升格為環保署並提出環評
用地(原大肚山彈藥分庫)開發計 依據影響程度,分為一階環評及二
法草案,1991核定「加強推動環
畫」(以下簡稱中科擴建案),選址 階環評,對環境有重大影響者,須
境影響評估後續方案」,之後於
過程為避免重蹈過去中科四期選址 進入二階環評,除環評委員認定之
1994年公告實施,「環境影響評
引發的問題,本案選擇國防部位於 外,應進入二階的開發規模參見
估法」 圖1 。
台中的彈藥庫,99%的地目為政府 「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 附表
所有。中科擴建案肩負國內半導體 二」。二階環評增加範疇界定及公
台灣環評法重點介紹
業發展的重責大任,科技部考量過 聽會兩個主要的程序,提高民眾參
去經驗,在選址過程特別謹慎,不 目的 與的程度,更廣泛深入的收集民眾
料因過去中科三期、四期開發的爭 意見,並據以擬定減輕對策。
為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
議未了,當時兩案尚在訴訟階段,
不良影響,藉以達成環境保護之目
環保團體對於中科擴建案存有疑 民眾參與
的。
慮,在這樣的氛圍下,中科擴建案 不論是一階或二階環評都有收集民
環評說明書於2013/10/15由科技 環境影響評估 眾意見的機制,一階採用上網公開
部認可後於2013/11/15送環保署 指開發行為或政府政策對環境包括 收集、審查通過後辦理說明會方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