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Vol.43
P. 13
② 制定模組單元
模組單元制定需透過了解資料輸入及輸出之間所需資料
轉換及整合,且根據輸出資料不同亦須建立對應之模組單元,
設計者須依據資料流制定相關之模組。
③ 模組規則建立(決策邏輯)
此為模組化之核心,模組規則之建立決定輸出資料準確
性,故須由專家團隊制定相關邏輯。瞭解標準化模組應用,並
分析廠務各項資訊系統,系統資料來源大多來至InSQL/Asset/
Parameter,可應用於各項廠務資訊系統(iEDA/ICCI/Auto Trend
chart/F-charter/FAM/iPRS/Dr.alarm等系統),透過標準模組建
圖4、建廠生命週期中之資訊損耗(根據Smith&Tardif 2009)
立以達到Smart Copy。 [13]
移交過程互動不順利的原因,起源於成廠運轉的移交事
項千頭萬緒,但卻是採取無效率的方式進行溝通,諸如以下所
述:①採用紙本方式進行資訊傳達 ②非標準化的資訊 ③建廠
與運轉之間,使用不相容的資訊傳達工具(Gallaher et 2004) 。
加上運轉人員需以人力方式更新資訊,龐大的手動更新人力,
造成資訊即時性及正確率不佳,也會影響成廠移交效率。
2.3 快速1-Sigma方法
Smart Copy為透過TCP(Technology Control Plan)及
AEC(Advance Endpoint Control System)建立標準化模組
圖5、由上而下(top-down)
[10]
(Standard Template) 。標準化模組可以確保同樣的Material達
到相同的品質管控,模組化之建立可提升產品完成時間以及降
低人員操作所造成之誤差,模組化系統的特性就是所謂的「獨 2.4 變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e(MOC)
立性」與「重複性」。 變更CR(Change request)管理是項目管理中的最重要過程
所謂的模組化,其實是一種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 之一。主要任務是分析變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變更管理即
的基本想法。也就是說,人們期待將一個大問題拆解成若干 Management of change(MOC)。有變更的需求就要有變更的
個小問題之後,透過逐一解決這些小問題,來解決整個大問 控制和管理。美國職業安全與衛生管理局(OSHA)制定了指導
題。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再套用遞迴的方式,透過解 如何進行變更和記錄的相關規定。主要的需求是由一個多學科
決更小的問題,來解決每一個小問題。所謂「由上而下(top- 小組對一個提案的變更進行徹底審查,以確保盡可能多的觀點
down)」從高階的抽象化觀點出發,逐漸具體化到可以實作的 被用來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危害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變更管
程度 [11][12] ,如 圖5所示。 理被稱為「變更的管理」(MOC) ,如 圖6所示。
[07]
此外,模組化系統的設計人員必須充分了解整個系統的 變更管理共有六種主要活動共同組成變更管理流程,包括
內部工作原理,以開發出使模塊作為一個整體發揮作用所必需 識別潛在的變更〈Identify potential change〉、分析變更請求
的可見設計規則。故設計者需透過了解既有各個系統之運作方 〈Analyze change request〉、評估變更〈Evaluate change〉、規
式,並整合各系統建立標準化模組。因此要建立Smart Copy 劃變更〈Plan change〉、實施變更〈Implement change〉、審
[02]
之標準化模組 需要以下三個步驟 : 查和變更結案〈Review、close change〉,依其內容如 表1所示。
① 定義輸入/輸出變數
模組規則中最重要為資料結構定義,透過輸入/輸出資料
重整分析,定義出標準資料輸入方式,制定資料格式須配合模
組規則組合,過往各系統接侷限於該系統開發,未能整合其他
系統,導致命名規則及格式無法統一化。
FACILITY JOURNAL 09 202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