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Vol.43
P. 20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為增加圖表之可讀性,採用簡易之顏色指標,如 圖16所
                                                             示,可清楚進度的狀態,超前/持平/落後可迅速掌握。另外自
                                                             動曲線表,可呈現並分析各系統之趨勢線,用以預測並安排
                                                             合理之人力。
                                                                 根據建廠生命週期中之移交資訊矩陣表,清潔驗收及系
                                                             統缺失開立是必要的移交事項,兩者間有不可密分的先後關
                   圖15、Power BI視覺化的圖形介面平台                    係,所以執行時之方式需一併考量。清潔6S是區域移交的
                                                             火車頭,先分區完成區域潔淨度、物料整頓、照明、土建細
           4.  結果與分析                                         節後,以營造逐步收斂的氛圍,該區系統之缺失就能無所遁
                                                             形,一一抓出來列管。
              根據驗收移交過程資訊整合方法,成功整合以下之資
                                                                 清潔驗收及缺失開立之管理流程,如 圖17所示,目標各
           訊,對成廠移交之效率有明顯之增加。首先是系統試俥過程,
                                                             系統能在三個月內,達成開立所有系統(廠務/消防/土建等)的
           為了實時掌控系統現況,並把握重要關鍵以符合成廠運轉需
                                                             缺失,以利後續之控管,如 圖18所示。在此管理模式之下,
           求。各系統依據控制點數為計算原則,依循四個步驟 : ①硬體
                                                             創造了明顯的效率提升,主要來自於此模式下之重要原因 :
           完工;②圖控介面完成;③點對點測試後,完成自控;④設定
                                                             ①提早於移交前介入;②責任分區明確;③驗收標準及流程
           上下限之警報(Alarm),訂出完成目標並以週為單位檢視實際
                                                             固定化;④缺失已系統追蹤。
           執行之指標。可清楚掌握執行的瓶頸點,調度資源解決問題,
           如 表8所示。


                                              表8、試俥進度(Readiness)控管表


              (1)                        (2)                    (3)                       (4)   Summary
















































           18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