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Vol.08
P. 73

圖一、UPW Particle Counts vs. Size Distribution Curve  [1]  圖二、Particle Counts vs. Size Distribution Log Scale Curve  [1]


                 7 6                                              10

                Cumulative Counts(counts/ml)  5 4 3 2  y=0.0002x         Cumulative Counts (counts/ml)  0.1 1  y=0.0002x


                                                                                        R =0.9981
                                  R =0.9981




                 0 1                                             0.01
                  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4  0.16  0.01             0.1                1
                                  Particle Size(µm)                              Particle Size(µm)







                                                                                                3
                                               求的情況下,新式微粒分析儀因此                 粒數量約為 1/ 直徑 ,即粒徑愈小
              前言                               誕生,不同於以往微粒分析的世代                 微粒的數量愈多       [1] , 圖一顯示的是
                                               演進過程,新式微粒分析使用影像                 經過過濾處理後液體中微粒數量與
                                               分析技術取代以往提昇雷射光源強                 大小關係,取對數 (LOG) 後呈現線
              對一般微粒過濾機制而言,在 Filter             度的做法,這種新技術之量測效果                 性關係 ( 如 圖二 )。又,隨著製程技
              不被擊穿 (Break Through) 的前提         是否合乎預期即是本文探討的第一                 術的提升對去除微粒大小及效率要
              下,隨著捕捉的微粒越多,過濾器                  項議題。                            求愈高,如何偵測去除效率完全仰
              壓差會越大,所同時伴隨的過濾流                                                  賴分析儀器,因此必須選用更低偵
                                               另外,這項科技產品的問世能夠對
              量下降會造成供應化學品的時間拉                                                  測極限及更高靈敏度機型以應付日
                                               現行供應化學品微粒品質管理帶來
              長甚至超過設定時間,但此時微粒                                                  趨嚴苛的製程需求。
                                               什麼改善及對節能省碳有甚麼樣幫
              品質並不會變差。然而根據業界經
                                               助是本文討論的第二項議題。由於
              驗,對於含有有機物質的 ST-250                                               新式代微粒分析儀作動原理簡介
                                               不同化學品來自於不同製造商,不
              化學品,類似膠狀物質 (gel type)
                                               但生產製程不同、包裝不同且微粒                 傳統光學微粒分析儀 (Optical Parti-
              的微粒卻有可能在壓差增加幅度不
                                               規格也不相同,因此必須實地進行                 cle Counter, OPC) 的原理是利用雷
              明顯的情況下被擠壓變形而穿越過
                                               量測,於收集一段時間的現況資料                 射光穿越取樣管流體時,遇到取樣
              濾器,這種類似變形蟲的膠狀型態
                                               及統計分析後才能訂出最佳化操作                 流體中的微粒會產生散射 (Scatter-
              Particle (gel type particle) 會影響先
                                               條件,本文模擬這項實驗科學的操                 ing),收集散射強度後經過比對以
              進製程良率。
                                               作步驟以提供廠務管理人員實務面                 判斷微粒粒徑及數量 ( 如  圖三、四
                                                                                       [1]
              又,現行使用微粒分析儀的最小分                  上運用的參考。                         示意圖) 。又,散射光量隨粒徑
              析粒徑僅為 65nm,不但無法滿足                                                變小會迅速變弱       [1] ,因此,偵測微
              先進製程需求,且對於量測像 ST-                                                粒愈小所需雷射光能量就需要大幅
              250 之類有顏色化學品之鑑別率差                                                度提高。太高能量的雷射光會造成
              強人意,在上述兩項情況限制下,                  文獻回顧                            待測液體氣化,所產生的氣泡反而
              現行的管理機制就是在過濾一定流                                                  會干擾量測結果。為了解決這個問
              量 ST-250 後更換過濾器,又因擔                                              題,新式微粒分析儀運用先進的影
              心會影響良率,鮮少有廠區願意挑                  Liquid Particle Distribution Behavior  像分析科技,在不增強雷射功率的
              戰最佳過濾流量。在使用端強烈需                  根據研究,經過濾處理後液體中微                 情況下,利用高靈敏度電荷耦合元






                                                                                 洪舜立 S. L. Hung
                                                                              自我勉勵:知足、感恩
                                                                                      善解、包容




                                                                              NEW FAB TECHNOLOGY JOURNAL         OCTOBER 2012  73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