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Vol.43
P. 39
② 訓練對象定位在工程師,不是操作員。
③ 不只工程師,副理也要訓練,而且必須通過考核認證。副
理認證其各科目都有一定的能力水平,更重視全面性(原
理架構/實務操作/管理應變),要能以技術服人,才能帶動
工程師的正向循環。
④ 新人訓練絕對首要也最需要,尤其面對公司快速擴張成長。
⑤ 訓練要有專屬、專業的環境,而且是零風險的訓練環境,
與工廠生產製造完全脫鉤,在安全且不影響工廠運轉的條
件下讓學員盡情動手操做練習。
⑥ 老師要專業、有熱誠,必須是專職 ; 強將手下無弱兵,讓
最強的當老師 ; 老師扮演不只是經師、更是人師,要能帶
領學員主動積極負責的態度。
⑦ 每個工程師要有自己的學習藍圖(J31~33)(圖10),訓練項目
及內容必須要與運轉接軌、要能學以致用。
⑧ 訓練要能動手操作(實體操作、元件拆裝、異常應變),學
中做、做中學。
圖9、廠務訓練架構概念
⑨ 小班制授課(不超過12人),每個人才有機會動手操作與練
習,老師學員彼此要有更多的互動討論。
「廠務學院」的訓練裡扮演與工廠運轉訓練互補的角
⑩ 要教基礎學理,懂了才能深入專業,實務背後必須要有學
色,補強其不足,把「傳承」與「創新」做好。傳承是把理論
理支撐。
與實務的基礎打好,「創新」來自好的基礎,深化專業能力。
⑪ 工程師除要具備所負責系統之專業能力,也要建立基本電控
短期目標以培育精實的廠務運轉工程師、強化學理基礎、熟
能力,要能看得懂PLC/DCS系統控制電路圖,會查線路。
習異常應變 ; 中期目標是逐步深入專業,能自己做故障檢修 ;
⑫ 透過有效的教學工具輔助提升學習成效(影片動畫、3D爆
長期目標是要能自己動手研究(非靠廠商),自主關鍵技術與創
炸圖(圖11)、動態製程模擬、VR虛擬實境與AR擴增實境)。
新,成為廠務未來新技術的搖籃。在有限的訓練資源下,我們
⑬ 要有鑑別力的認證考核檢視學習成果,不僅在訓練期間考
的策略是先聚焦新進工程師,使其快速具備基本能力,回到廠
核、鑑別回廠後的行為與能力是否改變更重要 (圖12)。
[10]
區能立即跟上團隊腳步,對年資較長的工程師提供盲點訓練,
⑭ 訓練課程要接地,符合運轉所需,教的內容要是工廠運轉
協助其突破障礙,掌握系統細節,並建立跨系統的專業。
需要的。
3.2 學院訓練規劃 ⑮ 新人訓為重中之重,先建立其值班的基礎能力,未來輔以
① 工程師要有自己的雷達圖,能力不足的,學院針輔以訓練
單元技術項目訓練來深化專業的深度與廣度。
廠務訓練存在問題 :
⑯ 工程師要有自己的雷達圖,能力不足的,學院針輔以訓練
改善,優秀的協助其向上提升,成為菁英(濟弱留強)。
① e-Learning方式授課,完整度與深度都不足,缺少講師學
互動與討論。 4. 結果與分析
② 授課講師多找較資深工程師擔任,教材、授課方式、教學
品質無法掌控。 4.1 六大訓練中心
③ 授課對實務運轉背後的基礎學理碰觸較淺、不足夠。 自2015年底,廠務分別在中科F15A與南科F14A陸續成立
④ 投影片方式授課,沒有設備、沒有工具可動手操作與元件 儀電訓練中心與機械訓練中心,為縮短人員在通勤上時間耗
拆解。 費,決定將學院各中心永久設立在中科。2017年11月中科廠務
⑤ 生產環境下做系統異常演練,無法複製失效情境,也不敢 學院於F15P6完工首先啟用水處理訓練中心,隔年4月啟用氣
操做。 化訓練中心,10月啟用儀控訓練中心。2019年1月於F15P7完
⑥ 僅筆試考核(選擇/是非/填充)無法鑑別學習成效,亦無反 成電力、機械與儀控訓練中心,並於年底完成最後的環安衛
映學習前後行為與能力的改變。 訓練中心,共設置六大訓練中心,提供FACILITY與ISEP人員專
學院的目標是傳承與創新,在規劃即放入以下元素 : 屬與專業的訓練環境(圖13)。
① 訓練要與工廠互補,補強工廠做不到位的訓練。
FACILITY JOURNAL 09 2021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