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Vol.47
P. 82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潤滑不足時,軸承介面之間開始磨擦:表面粗糙的凸點
           (asperity)彼此撞擊產生超音波,透過偵測此超音波強度,可
           作為油膜厚度的判斷依據。NASA於1974年設計實驗證明:超
           音波訊號為軸承失效過程的最早期訊號             [04] ,此時只要及早補
           油,對軸承還未產生顯著影響,也非傳統加速度規震動量測
           所能測得。從 圖3的P-F曲線中可看出:超音波位於潛在失效
           初期之前,因此在這階段潤滑不足時即可測得;失效初期是
                                                                  Design  Installation  PotentialF ailure  FunctionalF ailure
           震動,噪音與熱的徵兆會依序出現。因此在現場聽到噪音與                                             Time
           量到明顯高溫時,已是失效階段的後期,很快會發展成完全
           故障損壞的狀態。
                                                                            圖3、軸承失效P-F曲線    [05]
              本文透過分析潤滑失效的成因來改善保養手法,盤點滑
           脂適用性、保養週期與補油量以及補油程序,藉由改善保養手
           法來做好潤滑,提升馬達軸承使用壽命,同時降低系統運轉風                       2.  文獻探討
           險。先做好預防保養的基礎,再探索預知保養的應用,期望能                       2.1  潤滑油脂介紹
           提升馬達軸承的可靠度。
                                                                 潤滑劑可分為潤滑油脂(grease,以下簡稱滑脂)與潤
                                                             滑油(oil),其中滑脂以約80%基礎油(base oil)、15%增稠劑
                                                             (thickener)與5%添加劑(additive)所組成,能夠簡易的塗抹與附
                                                             著,不需要配管、儲槽與泵送設備,並能隔離外界汙染如雨
                                                             滴、粉塵等;其缺點為增稠劑對溫度影響較大,熱傳導不良散
                                                             熱性差。因此大部分馬達軸承潤滑需求主要皆為滑脂,而台積
                                                             廠內的軸承也幾乎使用滑脂作為潤滑劑,選擇適當的滑脂對於
                                                             設備壽命有直接影響,因此對滑脂的認識有其必要性。

                                                             2.1.1  基礎油(base oil)-黏度(viscosity)
                                                                 滑脂有近80%為基礎油構成,油也是主要參與潤滑的關
                                                             鍵,因此油的黏滯係數決定滑脂的應用層面。黏滯性不只影
                                                             響油膜厚度,也與能量耗損有關,可想像用湯匙攪拌蜂蜜或
                                                             水時施力的困難度,即為驅動力的差異。基礎油除了常見
                                                             的礦物油(mineral oil)外,另有人工產生的合成油(synthetics
                                                             oil),具有性能與壽命的優勢,因此常為高階油品所採用。

                                                             2.1.2  增稠劑(thickener)-稠度(consistency)
                       圖1、滑脂壽命與溫度關係圖       [02]
                                                                 滑脂的三大關鍵組成之一,增稠劑雖然不是直接的潤滑
                                                             者,但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增稠劑為長鏈的纖維分子(如
            軸封外漏                    軸封內漏
                                                             圖4),與基礎油混和後,分子之間形成網目結構以凡得瓦力
                                                                                 [06]
                                                             與毛細作用來抓持基礎油 ,使滑脂能形成半固態的狀態。
                                                                 增稠劑所佔的比例影響滑脂的稠度,從000到6級共9
                                                             種級別由美國國家潤滑脂協會(National Lubricating Grease
                                                             Institute, NLGI)所定義,數字越大越趨近固態,反之則越接近
                                                             液態(圖5)。稠度應用之對照如 表1,增稠劑種類與應用需求對
                                                             照如 表2,稠度影響滑脂的重要指標如 表3。
                                                                 增稠劑種類可略分為金屬皂基與非皂基,前者常見的為
                                                             鋰皂基,後者為聚脲基。不同種類的增稠劑對應不同的應用需
                                                             求,彼此間一般不建議混合使用。若非不得已則務必確認相容
                       圖2、潤滑油脂軸封洩漏示意圖
                                                             性,避免產生硬化、液化或乳化等現象而造成潤滑失效。

           80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