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Vol.44
P. 35
而即使機台排水已專管分流回收處理,因排水延遲時 NFDD已設計於新建廠所處理的AOR廢水、LSD(I)及HFD外,
間及機台設計特性,仍無法有效的分流有機廢水與其他廢水 仍有16%的COD無法經由生物系統處理,直接進到廢水處理
的混排,以 圖4先進製程個股廢水COD貢獻來分析,扣除 設施。
圖4、先進製程個股廢水COD貢獻比例
3.3 各廠生物系統設計差異比較 F15B及F18新建廠區則以活性污泥法(如 圖6)進行設計,
有機及混排廢水分開處理,去除目標為COD & NH 3 -N,系
公司目前已於F12B、F15B及F18廠設置生物系統,F12B為
統處理技術特性:技術成熟,加藥量少,污泥沉降性佳,易
既有廠區擴建生物系統,因此選用高COD負荷,佔地空間小
處理。活性污泥法與接觸濾材法比較,如 表2所示。
的接觸濾材生物膜法(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如
圖5)進行有機及混排廢水合併處理,去除COD,系統處理特
性:空間較小、但須添加微量元素,泡沫較多,污泥沉降性
差,調理不易。
圖5、MBBR系統流程圖
圖6、活性污泥法系統流程圖
FACILITY JOURNAL 12 202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