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Vol.43
P. 46
Tech
Notes
技術專文
續處理,就半導體如此耗能的製程而言,公司在節能減碳已 問題為起點,「發現」問題需要分析、「釐清」問題需要分
是行之有年,而今除了減廢外,進一步將廢料回收再利用的 析、「解決」問題更需要分析,在分析技術的開發上,與微
「循環經濟」是另一個重要議題。 污染相關的「超微量分析」仍然是首要技術,因為在廠務運
無論是在材料經由系統供應至生產線品質的保證,或是 轉過程中,各項改善措施的目的必須以製程需求為依歸,有
廢棄物的減量回收再利用的過程,從新系統的建立驗證、廠 機污染物、無機污染物(金屬不純物、酸鹼離子)及微粒子是半
務系統的開發與改進、日常運轉維護的優化、故障的排除及 導體的殺手,廠務實驗室必須具備微污染的分析能力,在未
預防、廢棄物的減量回收,都需要有正確分析的數據做為改 來系統最佳化的驗證過程才能事半功倍。
善依據。因此,建立一個廠務專屬、具備先進分析能力的實 其次,是材料失效測試技術,以廠務供酸/供氣系統為
驗室是必要的。 例,從原物料進來經系統到使用點,其過程必須經過由20種
以上不同組件、大於80~90個零件所組成的供應系統,任何
1.1 廠務分析檢測能力現況
組件的老化失效都可能造成產品問題,若能夠透過材料失效
相較於一般的實驗室,廠務較著重在即時監測,廠務系 測試,收集汰舊換新或故障零件的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可以
統中其實存在許多與化學分析相關的檢測,以下概略將現有 進一步訂定材料的規格與使用規範,優化廠務系統的運轉。
廠務檢測分類如下 : 與綠色製造環境保護相關的環境實驗室,在面對越來越
① TCM(Total Chemical Management)實驗室 : 因應廠務 複雜的先進製程材料(種類變多、成分變複雜),及越來越嚴格
化學品及研磨液混酸系統的運作,TCM實驗室負責混酸 的法規,亦將持續建立新方法,包括煙道/空氣/污泥中重金屬
後的品質監測,通常著重在濃度、酸鹼度、導電度、比 分析、放流水中有機物等,除因應未來在資源回收再利用、
重、表面張力的監測。 再生水、空氣/水污染防制的需求外,對於未來先進製程新材
② 氣體CQC(Continue Quality Control) : 針對大宗氣體(bulk 料的導入所帶來的環境衝擊,亦將扮演重要角色。
gas)在進生產線前,經由純化器(purifier)純化後不純物
的監測,包括氮(N 2 )、氧(O 2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
(CO 2 )、氬(Ar)、水(H 2 O)、微粒子(particle)的及時監測,
這是所有廠區的標準配備。
③ 線上監測系統(online monitor system) : 在許多系統上
安裝有線上監測裝置,例如 : 超純水(Ultra Pure Water,
UPW)的二氧化矽(Silicon dioxide, SiO 2 )、溶氧(Dissolved
Oxygen, DO)、總有機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微粒子(particle)氣動分子污染物(Airborne Molecular
Contamination, AMC)的總硫(TS)、氯化氫(HCl)、氨
(NH 4 )、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化學品/研磨液的濃度、酸鹼值、導電度。
圖1、廠務實驗室技術願景
④ 環境分析實驗室 : 目前具備對煙道及周界空氣中的五
酸、氨氣、氯氣、溴氣、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及廢水中
的重金屬及磷酸鹽的分析能力,且定期對廠區進行煙道 2. 文獻探討
五酸、重金屬的監測。
2.1 先進製程的需求
前三項提供個別廠區供應系統運轉的基本品質趨勢監
依據2020年IRDS良率提升(IRDS Yield Enhancement)文件
測,目前這樣的監測機制還是無法滿足產線的需求,產線的 [01] ,將液體和氣體從供應商經由廠務系統到設備端的產品晶片
問題依舊無法避免,顯然還有其他的未知物存在其中,是物
上,共劃分為6個不同介面,如 表1,並強調污染控制必須由
料?是系統?這都需要客觀的分析和持續改善。
源頭供應點(Point of Supplier, POS)開始,化學品和氣體就是指
1.2 廠務實驗室的技術發展目的 供應商,一旦進入廠務系統傳送點(Point of Delivery, POD),經
由連接點(Point of Connection, POC)到進入設備端POE(Point of
在半導體工廠裡,廠務既是物料的提供者,也是廢棄物
Entry),就必須依賴系統中的過濾器或純化器進行過濾/純化,
的處理者,未來廠務實驗室的角色,將協助以優化廠務運轉
甚至在進入設備機台使用點(point of use, POU)到達晶片之前,
為前提,提升產品品質,同時達到綠色製造的目標(如 圖1)。
都還需再進一步處理,才能讓晶片的缺陷降至最低。
「分析」是一門「問題導向」的科學,所有的分析都以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