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Facility Systems Operation Stability–Engineering Management

廠務系統穩定運轉–施工管理

關鍵詞/ 施工品質管理系統、施工管理、電子工程管理系統、廠務DIP
Keywords /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Engineering Management,EEM,DIP3
伴隨著半導體製程的演進,相關所需的工程包含建廠、改機、擴充、移機及拆機等大大小小的工程是廠務團隊每天都要面對的,如何在維持廠務系統正常穩定運轉條件下,管理好施工人員的安全與施工品質一直是廠務重要的課題之一。本文將提出一平台整合EEM系統(電子工程管理)、廠務DIP系統及施工品質管理系統,將原本四散的工程資訊整合在平台上,讓使用者能由單一頁面清楚得到施工的完整資訊,使廠務團隊在管理日常施工品質上能事半功倍。
文字設定:

前言

統計公司2018年施工件數高達33萬件,其中廠務高風險作業Lv1與Lv2各佔了一萬兩千與一萬六千餘件,平均下來每個廠區每天都有五件左右的廠務高風險工程,每個課每天約有八件的工程數量。如何在追求系統穩定運轉的情況下做好施工人員與品質的管理便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以往我們為了要獲取每日施工資訊必須上電子工程管理(EEM)系統(電子工程管理)查詢;要得到廠商出勤資訊,有無夜間入廠、連7及當日工時超過14小時等違反勞基法的相關資訊要到DIP系統;要分析施工人員品質(防範未經訓練不合格人員施工)或施工風險品質(監工未依規定時間入廠、監工跨廠區監工導致施工時無監工在場)要上施工品質管理系統。而百密必有一疏,廠務團隊每日都要上這麼多系統才能確認完完整的施工資訊,多少都會有疏忽沒看到的,而魔鬼往往藏在細節中,很多時候工安問題便油然而生。本文以廠務施工管理系統的資訊建立一跨廠區的廠務資訊平台並導入至廠務看板平台的「開關門十件事」,在有限資訊內盡可能地將各平台資訊整合進行一致化,透過執行效率的提升,達到廠務全面品質控管的目標。

文獻探討

做好每天的施工管理是每個廠務工程師的基本功,若是不能做好這基本中的基本,更別提可以做出創新改善等相關專案。而且是必須持之以恆,花費許多時間來落實,績效又非顯而易見。 因此,如何讓所有人員可以更簡單的達到並做好施工管理是我們開發此系統的最終目標。

2.1.相關整合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整合技術,我們以它們功能作為分類,大約可以分成資料處理類,與功能呼叫類兩種[1]。其中資料處理類以資料庫存取為主,例如BDE、ODBC、ADO、 SQL Link等[2],這些也就是所謂的Middleware的軟體技術 ,而這些技術使得資料庫軟體與我們應用程式軟體結合起來,形成所謂的「資料庫應用系統」。而另一種功能呼叫類則是以元件的型態,或者是服務的型態存在為主,例如 OLE、COM、COM+、DCOM、ActiveX、CORBA、 SOAP等。這些技術提供應用程式溝通以及跨越平台服務的機制。然而,就以上的技術而言,不管是哪一種,在使用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有鑑於此,為了解決這種繁瑣的問題,另一種稱之為「AP控制器」的技術便應運而生 ,並且讓系統分析師於整合工作中,多了項選擇。

2.2.AP控制器

AP控制器是一種利用作業系統底層的核心技術所發展出來應用系統,使用者藉由AP操作介面的方式,將資料由某一個資料端填入另一個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介面程式之中 ,並藉此達到多個系統之間資料交換的目的。而這種類似駭客(Hacker)的作法,使得系統分析師於整合工作之時,根本不需要像前面描述的兩類技術一樣,必須顧慮到背後所隱藏龐大複雜的資料結構,以及資料驗證的工作,可以直接逕行資料的交換,這樣一來使得整合工作變得輕鬆容易許多。特別是這套系統對於以傳統方式開發的系統,如 2-tier的資料庫應用系統,以及其他單機使用或單純應用程式之間的整合,更具其實用的價值,透過這套系統使用者可以繼續沿用原來的系統,並且作更廣泛的變形應用。

2.3.資訊整合平台

而我們此次開發的廠務看板平台「開門十件事」為參照這些這些方法,既有將四散各處的資料庫資訊整合至同一平台,使用者可藉由平台看到各式即時的資訊;也能藉由此平台將各式網站、平台間的功能與服務連結起來,直接做資料的交換,並可依使用需求隨時呼叫欲連結網站、平台。如此資訊的可視化、透明化也讓廠區間的連結更加穩固,離廠務系統穩定運轉目標更加邁進。

研究方法

施工管理平台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清楚且迅速的得到施工管理資訊,將各系統的資訊依照資料的層級性分為管理層、檢查層、作業層與圖表層[4]:施工管理品質相關的摘要資訊及紅綠燈警示放在管理層,透過管理層就能夠一目了然知道施工管理項目在廠內及各單位的狀況及是否存在風險。方便管理階層的使用者如副理、經理、副處長可更快速清楚掌握現況;如想進一步了解管理層資訊的細節,則能夠進入檢查層中查看各項資料的詳細狀況,以及各警示燈號所代表的意義。運轉接層的使用者如副理、工程師在每日交接時各項資訊可以更集中並節省交接時間;而作業層主要檢視原始的細項資料,並可記錄與回覆平日運轉及品質管理的相關資料。工程師在平日記錄回覆時可從單一頁面即可連結過去,無須在像以前需要連結很多網頁才可作業;圖表層則可從不同面向統計並畫出各個施工管理指標的圖表,且可進一步進行跨廠比對,利用圖表清楚比較出各廠差異。

3.1.資料架構與管理層

施工管理平台主要整合三種施工系統與廠務中央管理系統,分別是EEM系統(電子工程管理)、廠務DIP系統、施工品質管理系統與OneFAC[3],為了能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且有效的利用系統資源,針對不同的資料來源有不同的更新時間,與人員進出廠相關的紀錄因需較即時資訊故10分鐘會更新一次、工程資訊與工程品質分析則會每日更新一次,詳細架構與資料流→圖1

圖1、施工管理內管理層與資料架構圖

管理層內的摘要資訊則分為三個部分、共七個指標來顯示,並將風險資訊用紅黃綠三種燈號來表示:

施工資訊(EEM系統)與施工前確認(OneFAC)

整合出各廠區(部門/課)的施工總件數、各類別工程數量、廠商總出工人數及施工前工程師有無確認資訊共四個指標,使用者可藉由瀏覽管理層資訊快速得到當日施工的統整資訊,藉此改善工作及管理效率。當有施工前未確認工程資訊紀錄時,風險燈號會亮黃燈來警示。

廠商管理(DIP系統)

廠商的出缺勤資訊:夜間入廠、7日連續工作及當日工時超過14小時也整合進來成指標,這些平時最容易忽略的資訊也可以在管理層中輕易的查找出,有效達到人員安全品質管理。當有廠商管理紀錄異常時,風險燈號會亮黃燈。

風險工程/人員(施工品質管理系統)

在施工品質管理系統內有施工人員品質與工程品質控管兩大指標→圖2圖3。在施工人員品質內又細分中度風險人員與高度風險人員,當施工人員超過60天未進廠區或是廠商訓練資料到期未複訓者即歸納為中度風險人員;施工人員未完成教育訓練資料並上系統更新廠商合格資料即為高度風險人員。在工程品質控管中存在風險工程歸納為高度風險監工,包含當日工程監工超過08:30未入廠、現場監工當日跨兩個廠區/系統兼工皆為高度風險工程。藉由統整此系統的資訊,可以幫助使用者管理平常看不到的資訊,使工程安全品質可以更上一層樓。當有高度風險時,風險燈號會亮紅燈來警示,中度風險則會亮黃燈。

圖2、施工品質管理系統首頁

圖3、施工品質管理系統統整與圖表

3.2.檢查層與作業層

使用者如想進一步了解管理層內資訊的細節,點擊管理層即能進入檢查層中查看各項資料的詳細狀況,以及各警示燈號所代表的意義→圖4;檢查層同管理層分為三個部分 : 今日工程資訊、廠商管理與施工品質管理,人員可藉由檢查層詳細查閱這三項的資訊、資料更新頻率與時間,並依需求選擇部門、課別來呈現跨部門(課)的比較資訊。在檢查層的下方也會說明警示燈號所代表的意義。

圖4、施工品質管理系統檢查層說明

點擊檢查層內數據可進入作業層→圖5,依照使用者點擊資訊連結EEM系統、廠務DIP系統、施工品質管理系統,可檢視系統的原始資料及其他沒有秀在看版上的資訊,並加入記錄與回覆確認平日運轉及品質管理的相關資料。

圖5、施工品質管理系統操作層說明

3.3.圖表層

檢查層除了可以查看各指標的資訊外,從檢查層亦可連結至圖表層。圖表層中設計了施工總數及工程品質分析共兩種圖表→表1。並從不同面向統計各管理指標的數值,用表格、長條圖與折線圖的互相搭配來呈現頁面,並可依據需求切換日 、周、月、季、半年、年→圖6。使用者可藉由此視覺化的頁面一目瞭然指標的品質狀況分布,更可進一步進行跨廠區(單位)比對。

表1、施工品質管理系統圖表與日報表需求
看板 指標 單一單位 表格&長條圖 表格&折線圖 跨單位 折線圖 日報表 日報表管理指標
施工管理 施工總數(一般,LV1,LV2) V

LV1數量

LV2數量

一般工程數量

施工總數 V

施工總數

LV1數量

LV2數量

一般工程數量

V

施工總數

LV1數量

LV2數量

一般工程數量

施工管理 工程品質分析數量 V

高風險工程數量

高風險人員數量

施工總數 V

高風險工程數量

高風險人員數量

施工總數

V

高風險工程數量

高風險人員數量

施工總數

圖6、施工品質管理系統圖表層說明

結果與分析

經過幾個月來品質提升團隊與NFP合作開發完成開關門十件事看板[5][6],每日晨夕會交接班時由看板中施工管理區塊可快速得知各課施工資訊、廠商管理與風險工程/人員狀況。其中各課施工資訊與施工前確認可經由連結進一步到操作層中確認詳細資訊,再由該課值班人員進行最後的確認回覆動作來完成當班交接施工管理的確認→圖7

圖7、今日工程資訊

廠商管理由公司的刷卡系統每小時同步刷卡資訊,並由出入廠時間計錄來比對異常時間入廠、連續七日入廠與工時超過14小時來管理人員有無違反勞基法的特殊狀況,讓工程師可以有效掌握廠商人員的出勤狀況,避免因為人員的異常入廠或是超時工作等非正常性的狀況出現影響到人生安全與工程管理的品質→圖8

圖8、廠商管理資訊

施工品質管理資訊由施工品質管理系統同步,當日的高度風險監工與風險人員皆可由此來快速得到資訊,藉由及早掌握異常資訊,來預防可能出現異常的工程項目與人員→圖9

圖9、施工品質管理資訊

結論

以往各工程與品質分析的資訊皆在分散的系統內,沒有一個彙整統一的平台可以讓同仁使用,依據本文提到的資料整合技術,此次藉由品質精進課題內的廠務資訊看板-開關門十件事的發展,將本文提到的設計與做法導入施工管理事件中,整合出一個完整的施工管理平台,完成頁面→圖10,往後使用者便能由此施工管理頁面清楚得到工程相關的完整資訊。

圖10、開關門十件事 施工管理頁面

目前開關門十件事中的施工管理已經上線,後續會持續收集使用者的意見來使系統更完備,譬如可以查詢到每位工程師的施工數量報表,管理階層可以藉此管理各工程師的工作負荷,使工作平均分佈進而提升各工程的品質;或是可以查詢到每家施工廠商的高風險工程、人員數量的圖表,讓使用者可以依廠商來管理各家廠商的品質,廠商品質下降可即早發現等等各種應用,使廠務團隊在工程品質精進課題上能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漫談系統整合技術–另一條蹊徑,網址:http://www.dotspace.idv.tw/sofeeng/2003/SysIntegration.htm
  2. Microsoft SQL Server T-SQL 大全–實務學習與問題解決,林班 侯,2007。
  3. 吳智瑋、范恩祖、鄭昭平、劉昶鑫,OneFAC系統平台的建置與發展,廠務季刊,24卷,頁44-51,2016。
  4. 工業安全概論系統安全分析,浦永仁。
  5. 2019品質管理Workshop報告資料。
  6. 2019廠務資訊看板90% design review會議報告資料。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