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築資訊模型技術於耗材管理之應用
Keywords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15,Consumables Management,Inventory Cost
建築資訊模型(BIM)近年於國內崛起,被視為是營建產業未來的趨勢。耗材是維持建築物正常運轉必要條件,在企業營運中,需仰賴大量的耗材支援,方可順利進行設備之維護與保養作業。倘若能將BIM導入耗材管理領域,並善加利用其優勢,協助耗材管理資訊化系統的開發,應可加速耗材補充、查閱的流程。若與傳統耗材管理模式相比,可提升整體管理效率與服務品質,進而降低生產或維護中斷的機率,且減少企業營運庫存成本上的開支,並增加BIM的相關應用範疇。本文將以BIM整合耗材管理系統之概念,擬定執行重點與相關作法,並探討BIM導入於耗材管理應用模式的流程。
前言
在營運維護管理期間,耗材為設備維護與保養的基本元素之一,需仰賴大量的耗材支援,才可順利進行設備之維護與保養作業,可見耗材管理之重要性。隨著建築物規模化、高層化發展,以及新科技資訊的創新及進步,設施與機能亦日趨複雜,傳統耗材管理的思維備受考驗,此刻必須進行資訊化耗材管理,進而提升整體管理效率,並渴望於現場檢修維護及時提供協助,這將會是耗材管理重視與關切之議題。若能改善並推出更有效率的方案,亦可在營運成本上減少支出。
本文將針對BIM應用於耗材管理進行探討,研究其可行作法與效益,並提出導入於耗材管理之應用模式概念,幫助現場檢修人員與耗材管理者利用整合後的系統,進行現場檢修時的耗材資訊快速查閱,以便後續耗材取用作業,以及監控倉儲中的耗材存量,避免耗材低於安全存量而出現缺貨狀況,期望可提高耗材之管理效益與服務品質。
耗材管理
耗材的定義相當廣泛,其泛指各項設備元件,或是使用過程中會導致壽命減少之消耗性產品。若因管理失當,而缺乏所需的耗材,則可能使生產或維護作業中斷,因而導致時間與成本上的損失。
在企業營運作業中,耗材為日常支出之重要部分(如 圖一所示),倘若能將耗材管理與資訊化進行整合,即可掌握作業流程規劃執行、效益評估及監督管理,並推出更有效率的維護管理方案。
圖一、公共設施服務部年度費用比例(以2013 年十四廠一期為例)

良好耗材管理必包含下列各點
- 不缺料
- 不浪費
- 低庫存
要達到上述各點,必須設置安全存量,安全存量的定義係指在一定期間內所能維持該耗材最低存量。然而安全存量的多少必須參酌下列因素而訂定:
- 採購及供應耗材之前置時間
- 耗材使用的速度
- 耗材的存放保存與金額
- 倉庫儲存空間的大小
目前耗材管制皆使用ABC分析法執行,以得最合理化安全庫存量。
所謂ABC分析乃是將耗材依其存貨金額或耗用金額分為A類、B類及C類,藉以達成管理目標。其中A類物料的存貨項目百分比低,但所占金額百分比高;C類物料的存貨項目百分比高,但所占金額百分比低;B類物料介於兩者之間。欲降低存貨節省成本,設法由A類著手,進行「重點管理」
經過比較未整合(如 圖二所示)與整合(如 圖三所示)BIM之耗材管理流程圖可以有以下比較(如 表一所示)。
圖二、未整合BIM 之耗材管理流程圖

圖三、整合BIM 之耗材管理流程圖

未整合BIM模型 |
整合BIM模型 |
|
---|---|---|
確認耗材存量之所需時間 |
長 |
短 |
耗材待料時間 |
長 |
短 |
倉庫的資訊化 |
× |
V |
通報系統自動化 |
× |
V |
視覺化 |
× |
V |
即時性 |
× |
V |
BIM技術之整合應用
經過上述蒐集與說明,耗材管理若能與BIM進行整合應用,可望提升耗材管理效率與服務品質,本節將闡述BIM於耗材管理之應用,以資訊化管理作為核心,針對實務面的需求進行系統規劃,建立新型態的耗材管理平台,即藉由BIM的特點之視覺化來改善耗材管理之管理效率,使耗材管理者或現場檢修人員運用耗材管理平台,快速完成耗材之補充、現場檢修與取用作業。
在電腦效能資源與經濟效益考量下,通常並不會建置個別耗材之BIM模型後加以應用,由於倉儲內的耗材數量龐大,建立耗材之BIM元件並不符合時間與成本效益,僅需對倉儲建立BIM模型,進行倉儲內耗材之數量管控即可。
將所有耗材資訊皆編列於倉儲之上,以資料庫連結的概念,將該BIM倉儲模型與耗材資料庫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API)連結,針對倉儲內之耗材數量進行管控,同時可由系統設定耗材存貨量之警戒值與存放位置,當倉儲內耗材數量低於安全存量,系統將自動提醒耗材數量短缺,要求耗材管理者儘速處置。
對於耗材管理者與現場檢修人員而言,若能將BIM導入於耗材管理平台之中,可望提升耗材整體管理效率、降低財務風險、獲得精準估算。耗材管理應用建置分為三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基礎建設)、第二階段(整合)及第三階段(應用),衍生出耗材管理整體概念,以下將針對各階段說明。
第一階段
主要為基礎建設,包含模型資料需求。耗材管理者會將模型需求提供予工程師,要求工程師提供適當的模型以供系統應用,而為防止模型的更動及修改,耗材管理系統對於模型僅有「唯讀」權限,無法對模型進行編輯與更動,確保模型的正確性與一致性,另外,耗材資料則由耗材管理者負責整理,準備後續整合及應用。
第二階段
此階段為整合耗材,管理者須將模型與耗材資料整合進行耗材管理之建置。透過耗材管理系統,將模型與耗材管理資料庫的耗材資訊相互連結,進行整合作業時,耗材管理者僅需點選模型元件,系統即自動擷取資料庫中的耗材資料與數量,並顯示於系統介面上,提供耗材管理者或現場檢修人員參考及應用。系統建置時應將耗材管理之需求納入系統介面中,將耗材資料與前端系統進行連結,耗材管理者即可透過本系統進行後續管理作業。
至於模型可能不只有一個,可能有多個不同的模型或樓層作為倉儲用途,而耗材管理系統需提供給耗材管理者可在各個不同的模型間切換,或者是新增倉儲模型等功能,以利進行耗材管理作業。透過BIM模型視覺化呈現,可使模型於耗材清單上以顏色區分,耗材倉儲數量將依據不同的顏色呈現於耗材清單上,使耗材管理者直覺辨識耗材倉儲狀況。
第三階段
最後階段為耗材管理應用,即為耗材管理者或現場檢修人員直接操作之介面。當耗材管理者或現場檢修人員於倉儲中進行耗材管理系統操作時,考量到管理作業之便利性,因此規劃觸控電腦作為操作工具,觸控電腦本身需具有網路連線功能與BIM軟體,以便執行耗材管理系統。
現場檢修人員亦可於現場進行耗材管理系統之相關應用,可透過行動裝置開啟本系統,並讀取黏貼於設備表面之RFID標籤、QR code或二維條碼,系統將清楚列出設備之內部耗材清單,與倉儲內之目前耗材存量情形及所在位置,現場檢修人員可透過系統查詢並得到各式耗材資訊,進一步作出適當的決策,現場檢修人員查詢耗材資訊概念如 圖四所示。
圖四、現場檢修人員查詢耗材資訊概念圖

耗材管理系統分為耗材管理者與現場檢修人員介面。BIM應用於耗材管理功能概念圖如 圖五所示。其中包含耗材缺量顏色警示、耗材倉儲數量查詢、耗材倉庫位置查詢、耗材取用作業、耗材補充作業、耗材倉儲位置查詢六項功能。
圖五、BIM 應用於耗材管理功能概念圖

結語
本文以強化耗材管理為主,規劃將BIM技術應用於耗材管理。對耗材管理建置技術而言,因耗材數量普遍龐大,故無需針對各項耗材元件去建立耗材模型做後續應用,僅需建立倉儲模型並與資料庫連結,再針對模型進行數量控管即可,經過資訊整合而成的耗材管理系統,使耗材資料與模型產生了資訊連結關係,亦可在不同模型之間進行切換,提供應用及管理作業。耗材管理系統藉由它獨特之視覺化功能,表達出倉儲之空間關係,協助進行耗材存放位置的辨識,以及耗材數量的控管。現場檢修作業時,亦僅需讀取黏貼於設備之RFID標籤、QR code或二維條碼,即可展示設備內部之耗材資料,可查詢耗材存量與所在位置,以便後續耗材取用作業。
知名的競爭管理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所提出的鑽石理論中提及,面對未來競爭需要有差異化及獨特性。相信在將BIM導入耗材管理系統後,將展現其獨特性之視覺化的表達方式,並可提供系統操作者耗材位置及數量之能力,不再是僅能以文字表達倉儲耗材位置。在與傳統耗材管理差異化部分,亦可讓耗材管理者與現場檢修人員透過其即時性及資訊化的協助,將現場作業或倉儲管理做強化的資訊連結,而達到現場作業查詢耗材速度提升之目的,期望為公共設施服務部之耗材管理帶來助益。
參考文獻
- ARCHIBUS 設施管理系統公司,http://www.archibus.com/,2013。
- 物料管理,全華出版社,作者梁添富,2008/2/21。
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