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dvanced Cost Benchmarking

進階成本標竿管理

關鍵詞/ 成本標竿、物料清單2
Keywords / Cost Benchmarking,Bill of Material (BOM)3

工程生命週期中,成本管理主要可分為五個階段,規劃階段、設計階段、招標發包階段、施工階段及營運維護階段。本文主要針對台積電新建廠工程招標發包階段之成本管理方法進行探討,說明目前遭遇之困難,並如何藉由系統工具的協助來達到節省人力及有效管控成本的目的。

文字設定:

前言

工程成本管理以不降低工程品質、使用性能、安全考慮及進度落後的預定目標下,在預算的範圍內完成該項工程為基本原則。數量估算與工程單價為成本管理之兩大主軸,不同工程專案,其基準亦會有所不同。需針對不同工程專案的需求,估計工程所需數量及成本,以供後續工程階段參考及成本管控使用。

成本標竿管理 (Cost Benchmarking)對新廠規劃而言相當重要,實施標竿管理最大的好處,就是透過比對發包工程及標竿工程之數量及單價,藉此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進一步編列此發包工程的合理成本,達到成本標竿管理的目的。

成本管理的意義

成本是整體工程總和結果之表現,預算控制的方式,舉凡材料、人工、設備及勞務等,均一一設立預算,而成本預算的項目一般均參照採購發包契約內所列的成本項目,再與工程實際執行所支出的成本進行比較;一旦發現成本超出預算,成本專案控制單位即迅速採取措施矯正偏差,使成本不再繼續超支。因此,良好的成本管理措施能在工程問題發生前或發生時及時提出警告,並能即時反應出各分項作業執行的效果。

成本管理模式

成本管理主要可分為五個階段:規劃階段、設計階段、招標發包階段、施工階段及營運維護階段。

規劃階段

擬定工程專案整體初步預算,依據專案設計需求,作為預算經費編列、現金流量計畫等相關財務規劃。

設計階段

為達專案需求,針對設計單位所提出的設計方案進行工程材料、設備系統的選擇及單價審查的工作。此部份應配合及參照規劃階段所擬定之初步預算,以符合成本控制之目的。

招標發包階段

審查設計單位提送之設計預算,包含設計數量、單價分析等。依據預算審查結果擬定發包底價。

施工階段

施工進度、廠商估驗計價之審核及覆核,避免進度落後、成本超支,或年度預算不足之情形。

營運維護階段

施工完成、驗收合格及正式啟用後,為維持營運所需之維護成本。

發包階段之成本管理

決定工程成本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招標發包階段的發包結果。透過成本標竿管理的模式,分析及比對發包工程的數量及單價,才能找出合理的發包成本,進而有效控制成本。

目前在做成本標竿比對面臨最大的瓶頸是常因發包標單項目命名的不統一,造成專案間可比率降低,即使收集歷史專案所有的報價資料也因無法以標單項目由下而上算出標案可能金額及比對、判定廠商報價是否合理。必須由人為逐一去判斷是否為相同項目,耗時又費力,如 圖一所示。

圖一、標單項目示意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勢必要借助系統工具的建置,我們參照各系統在5D系統中的繪圖邏輯,把各系統工程的標準標單建置於一成本管理資訊系統。當有新的專案發生需報價時,除非有設計變更,否則標單命名、規格、尺寸的寫法不得修改,藉此串成文字型料號,增加不同專案間投標資料的可比率。

既往擴建案廠商在報價時都會將工料拆細至無法以歷史單價比對,為能解決此一問題,我們將各系統標單單價統一拆分為物料、人工與附加項目,以利報價金額確認。

標單格式標準化後,即可開始建置系統,未來同仁們將可透過系統查詢各工程歷年發包的工程項目,供未來設計、發包或議價參考。

成本管理資訊系統

接下來針對所建置的成本管理系統進行說明,成本管理資訊系統主要目的有以下三項,系統架構圖如 圖二所示。

圖二、系統架構示意圖

  • 標單資料(Standard bid form)系統化,文字型料號增加專案間可比率。
  • 系統自動比價(Cost benchmar-king),藉由文字型料號讓廠商投標資料可直接由系統進行比對。
  • BOM自動比對,比對投標數量與BOM數量並產出設計完整性報表。

標單資料(Standard bid form)系統化

目前系統已將大部份專案工程的標單資料建置於資料庫中,新專案工程在建立標單時,可由系統直接複製現有的標單,若有設計變更需修改標單內容及規格,可直接在此系統上增減及修改項目內容,包括項目名稱、規格、單位及幣別等項目。如 圖三圖四所示。

圖三、標單管理頁面

圖四、標單細項編輯頁面

系統自動比價 Cost benchmarking

標單資料系統化後,本系統可藉由文字型料號分析比對發包專案與歷史專案成本上的差異,系統自動比價的主要參考資料來源為公司既有的各專案成本資料。各項建廠與擴建案將專案標單內容確定完畢後,採購可透過此系統取得標單,並進行邀標動作。待廠商投標單回覆採購後,可透過此系統將各廠商投標單與標竿工程的工程單價自動比較,分析出專案間成本的差異,並得知廠商報價是否採用歷史專案單價、分析不同廠商的單價競爭力。在標竿工程的比較分析上,例如此次發包工程為F14P7的設計監造服務,在標竿工程選擇時,可選取最新完工的F14P6設計監造服務做為其標竿工程或更之前的專案來比較分析如 圖五所示。

圖五、Cost Benchmarking 公式設定頁面

BOM (Bill of Material)自動比對

當新建廠專案啟動時,設計單位會根據建廠需求將各廠務系統設計繪製於Crystal 5D上,利用匯出BOM的功能,即可得出各系統所有材料的數量、材質及規格。

目前成本管理系統已將新建廠專案標單與5D透過object name 維護設定連結,將5D匯出的BOM上傳至系統,即可自動統計、換算5D BOM數量至標單。

透過廠商投標數量與5D數量的比對,產出設計完整性報表,可確認5D中系統設計是否完整。如 圖六、七所示。

圖六、5D 與標單連結設定

圖七、投標數量與5D 數量比對

結論

投標發包階段的成本管理是專案成本管理的重要項目之一,因專案成本的高低取決於此時發包的成本。若能在不影響工程品質及功能的情況下降低發包成本,對工程專案或是公司而言不僅能降低營運成本、擴大利益空間,同時也能提升市場競爭力。而此時,在投標發包階段採取成本標竿管理的方式,分析比較發包成本的合理性,變得非常之重要。

Cost Benchmarking系統化後,廠商投標資料可與公司歷史單價連結,直接由系統快速、準確的完成標竿比對,未來將無法繪製於5D的標單項目找出其價格估算邏輯,即可將5D與歷史單價連結,由下而上排序及進行估價。

參考文獻

  1. Briand, L.C.,etc, “COBRA: A Hybrid Method for Software Cost Estimation, Benchmarking, and Risk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Kyoto, pp.390-399 (1998).
  2.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BOK Guide Fourth Edition.
  3. 賈芸如、陳亭蓁,成本估算理論與粗估概估方法之實務應用,新工季刊第五期 (2012)。
  4. 吳翌偵、紀宛君、謝尚賢(2008),4D營建管理系統應用於成本控制之初步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5. 林耀煌(2006),營建工程施工規劃與管理控制,茂榮書局,台北。

留言(0)

Further Reading延伸閱讀